沪港通佣金是多少?别再被低佣金套路了!真相在这里!
你是不是也经常在券商APP上看到“港股通佣金低至万0.3”这样的宣传标语?心动了吗?赶紧开通沪港通账户准备大干一场?先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沪港通佣金到底有多少?别被表面数字忽悠了,这里面的“坑”可不少,搞清楚了再交易也不迟。
什么是沪港通?佣金又是啥?
先简单科普一下:沪港通,全称“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是内地投资者通过上交所买卖港股,以及香港投资者通过港交所买卖A股的通道,简单说,就是咱们能用人民币买港股,而不用亲自去香港开户。
而佣金,就是你每买卖一次股票,券商向你收取的服务费,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中,这个“佣金”可不只一个数字那么简单。
沪港通佣金到底怎么算?
很多人以为,佣金就是“万三”“万五”这种比例,比如交易10万元收30元,但沪港通的佣金结构远比A股复杂,它由三部分组成:
- 券商佣金:这是你和券商谈的费率,比如万0.3、万1、甚至有些号称“免佣”。
- 交易征费 + 交易费:这是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收的,按成交金额的13%左右收取(买卖双向)。
- 结算费 + 印花税:其中印花税是成交金额的0.1%,且单边收取(只在卖出时收),结算费是0.002%左右。
重点来了:很多券商宣传的“低佣金”,只告诉你第一部分,却故意忽略后面这些“硬性成本”!
举个例子:
你买入10万元港股,券商说佣金万0.3,看起来才3块钱,但别忘了:
- 交易征费+交易费:10万 × 0.13% = 130元
- 印花税(卖出时):10万 × 0.1% = 100元
- 结算费:约2元
算下来,光交易成本就超过230元,是所谓“佣金”的70多倍!
别被“万0.3”这种数字迷惑了,真正的成本远不止佣金本身。
为什么不同券商佣金差异这么大?
有些券商敢标“万0.3”,有些却收“万3”,差别在哪?
- 互联网券商(如富途、老虎、雪盈):主打低佣金吸引用户,但往往通过其他方式盈利,比如资金沉淀、换汇差价、增值服务等。
- 传统券商(如中信、华泰):佣金偏高,但服务更全面,适合大资金或需要投顾支持的投资者。
- 部分券商“零佣金”陷阱:看似免费,但可能在汇率、资金划转、账户管理费上“补回来”。
建议:选券商不能只看佣金数字,要综合看“全成本”,包括汇率、到账速度、客服响应、交易体验等。
有没有办法降低沪港通交易成本?
当然有!这里给你几个实操建议:
- 货比三家,问清“全费用清单”:不要只问佣金,要让客服把每一项费用列出来,尤其是“平台费”“跨境费”“货币兑换费”等隐藏项目。
- 尽量选择“佣金+固定费”模式:有些券商是“万0.3 + 最低18元”,小额交易反而更贵,如果你交易频繁但金额小,反而不如选“万1免最低”。
- 关注汇率成本:港股用港币结算,人民币换港币有汇差,选支持“实时汇率”或“锁汇”的券商,能省不少。
- 大额交易可协商:如果你资金量大(比如百万以上),完全可以和券商谈“定制佣金”,通常能拿到更优费率。
法律依据参考
根据中国证监会《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2022年修订):
第十一条:投资者通过沪港通买卖股票,应当按照交易所在地市场的规定支付交易税费、结算费用及相关服务费用。
第十四条:证券公司应当向投资者充分揭示交易成本、汇率风险、市场差异等信息,不得以“零佣金”“全免”等误导性宣传诱导投资者开户。
《证券法》第八十八条规定:
证券公司应当勤勉尽责,向客户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隐瞒重要信息。
这意味着,券商如果只宣传低佣金而隐瞒其他费用,涉嫌违反信息披露义务,投资者有权追究。
回到最初的问题:沪港通佣金是多少?
答案是:没有统一标准,但真正的成本远不止佣金本身。
别再被“万0.3”这种数字游戏骗了!
真正聪明的投资者,看的是综合交易成本,而不是单一的佣金比例。
开户前,务必问清每一笔费用,保留沟通记录,必要时可向证监会投诉违规宣传行为。
便宜的佣金,不一定真的便宜;透明的收费,才是最大的诚意。
投资路上,信息差就是成本差,搞懂了沪港通的“真成本”,你才真正掌握了主动权。
沪港通佣金是多少?别再被低佣金套路了!真相在这里!,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