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所得税?你真的了解自己每年交的这笔钱吗?
每个月发工资时,工资条上总有一项叫“个人所得税”,金额还不少,但你却从没真正搞清楚——这钱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交?谁该交?交了又有什么用?
咱们就坐下来,像朋友聊天一样,把“所得税”这个看似高冷、实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法律概念,掰开揉碎,讲个明明白白。
所得税,不是“税种”那么简单
很多人一听“所得税”,第一反应是:“哦,就是工资扣的那部分钱嘛。”
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
所得税的本质,是对“所得”征税。
什么叫“所得”?简单说,就是你通过劳动、投资、经营等各种方式“赚到的钱”——只要这笔钱属于“净收益”,国家就有权依法征收一部分,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福利等公共事务。
它不是针对某一种收入,而是一类税的统称,在我国,最常见的所得税有两类:
- 个人所得税:针对自然人,比如你我这样的打工人、自由职业者、房东、股民等。
- 企业所得税:针对公司、企业等法人单位,对企业利润征税。
今天我们重点聊聊个人所得税,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钱袋子”。
谁要交所得税?不是所有人都要!
很多人以为:只要发工资,就一定要交个税。
错!起征点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低收入群体。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每月5000元(即年收入6万元以下基本免税),也就是说,如果你月收入不到5000元,且没有其他额外收入,那你根本不需要交个税。
但注意!这只是“基本减除费用”,还有专项附加扣除可以帮你进一步“减负”:
- 子女教育(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
- 继续教育(每月400元或3600元定额)
- 大病医疗(年度自付超1.5万元部分可扣)
- 住房贷款利息(每月1000元)
- 住房租金(根据城市不同,800-1500元不等)
- 赡养老人(每月2000元,独生子女可全额扣)
这些扣除项加起来,可能让你的实际应税收入大幅降低,甚至“零税负”。
举个例子:
小李月薪8000元,有房贷、一个孩子上小学、还要赡养父母。
他每月可扣除:5000(基本)+1000(房贷)+1000(子女教育)+2000(赡养老人)=9000元。
应税收入 = 8000 - 9000 = -1000元 →不用交税!
看到没?合理利用政策,个税可以“合法少交甚至不交”。
税率不是“一刀切”,而是“阶梯式”累进
我国个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什么意思?
就像爬楼梯,收入越高,踩到的台阶越多,每一级对应的税率也越高。
比如工资薪金所得,适用3%到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月应税所得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不超过3000元 | 3% | 0 |
3000-12000元 | 10% | 210 |
12000-25000元 | 20% | 1410 |
超过80000元 | 45% | 15160 |
重点来了:不是全部收入按最高税率算,而是“分段计税”。
比如你月应税收入6万元,只有超过8万的那部分才按45%算,前面的按低档税率,整体税负其实没那么吓人。
哪些收入要交所得税?
除了工资,这些也属于“应税所得”:
- 劳务报酬(比如兼职写稿、设计、讲课)
- 稿酬所得(出版、发表作品)
- 特许权使用费(专利、版权授权)
- 利息、股息、红利(比如股票分红)
- 财产租赁所得(出租房子、车子)
- 财产转让所得(卖房、卖股票赚的钱)
- 偶然所得(中奖、抽奖)
特别提醒:
很多自由职业者、自媒体博主、投资人以为“没单位代扣就不用交”,这是大错特错!
只要有收入,就要依法申报纳税。
否则一旦被税务稽查,不仅补税,还可能面临滞纳金和罚款。
建议参考:如何合法“省税”?
及时填报专项附加扣除
每年年初记得在“个人所得税APP”上确认或新增扣除项,别让政策红利白白溜走。年终奖单独计税 vs 并入综合所得
目前政策允许年终奖单独计税(税率更低),但需根据收入情况测算哪种更划算。利用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部分城市试点产品可税前扣除,未来领取时再缴税,适合高收入人群“延迟纳税”。合理规划收入结构
比如将部分工资转为股权激励、福利补贴(符合规定的不征税)等,但必须合法合规,避免被认定为“避税”。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
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什么是所得税”?它不只是工资条上那一行数字,更是现代公民与国家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
你缴的每一分税,都在为教育、医疗、交通、国防等公共服务“添砖加瓦”;而国家也通过起征点、扣除项、累进税率等制度设计,保障税负公平,避免“穷人多交、富人少交”。
关键在于:了解规则,才能用好规则。
不要一听“税”就皱眉,也不要以为“不申报就没事”。
真正的税务智慧,是既依法纳税,又合理节税。
下次再看到工资条上的“个人所得税”,你会不会会心一笑:
“原来,这不只是‘被扣钱’,更是我作为公民,参与社会共建的一种方式。”
这才是,所得税背后,最温柔也最有力的真相。
什么是所得税?你真的了解自己每年交的这笔钱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