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都有什么?搞懂这5项保障,才算真正上班有底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入职公司,HR递来一份社保缴纳单,上面写着“五险”,你点点头说“知道了”,可心里却嘀咕:五险都有什么?它们到底管啥?跟我有什么关系?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一次“说人话”的深度解析,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劳动法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不懂“五险”吃了亏——有人生了大病才发现医保报销不了,有人失业了却领不到一分钱补助,还有人退休后养老金比别人少一大截……根源,往往就是对“五险”一知半解。
那到底五险都有什么?别被这个统称吓到,其实它就是五个“保险兄弟”,各司其职,共同守护你的职场人生。
养老保险:老了以后的“饭碗”
关键词:退休金、累计缴费15年、多缴多得
养老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为“养老”做准备的,你现在每个月工资被扣掉一部分,公司也帮你交一部分,这笔钱不是白交的,等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目前一般是男60岁、女干部55岁、女工人50岁),并且累计缴费满15年,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重点来了:养老金不是“发你原工资”,而是根据你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社平工资等多个因素计算的。缴得越久、基数越高,退休后拿得越多。别小看现在每个月那几百块的“损失”,那是你未来生活质量的保障。
医疗保险:生病住院的“减压阀”
关键词:门诊报销、住院报销、医保卡、个人账户
这个可能是你用得最多的一项,感冒发烧、看牙、住院手术,只要在医保目录范围内,都能报销一部分费用,以前很多人觉得“医保没啥用”,那是因为不了解规则。
举个例子:你去医院挂号,刷医保卡,门诊费用能按比例报销;住院时,起付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部分,医保能报70%甚至更高(不同地区政策不同)。如果没有医保,一场大病可能直接掏空一个家庭。
医保卡里的钱可以用于买药、支付门诊费用,部分地区还能给家人共用——这可是实打实的福利!
失业保险:失业期间的“缓冲带”
关键词:非自愿失业、连续缴费满1年、按月领取失业金
很多人以为“失业保险”是给“躺平的人”准备的,其实不然。只有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比如公司裁员、合同到期不续签),并且连续缴纳失业保险满一年,才能申领。
领取标准一般是当地最低工资的70%-90%,最长可领24个月,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以让你在找工作期间不至于“断粮”,还能继续享受医保待遇——对,领失业金期间,医保是自动续上的!
工伤保险:工作受伤的“兜底保障”
关键词: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上下班途中、单位全额缴纳
这个险种最特别:个人不缴费,全由公司承担。只要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或者上下班途中发生非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都可以认定为工伤。
一旦认定,治疗费用全报,停工留薪期工资照发,伤残还有一次性补助。我处理过不少工伤案件,很多员工因为没及时申报,错过了最佳认定时机,最后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所以记住:只要是工作相关受伤,第一时间报告公司,并要求申报工伤!
生育保险:准爸妈的“贴心小棉袄”
关键词:产假工资、生育医疗费报销、男职工也能用
很多人以为生育保险只给女职工用,其实男职工也有份!女性职工生孩子,不仅可以报销产检、分娩的医疗费用,还能享受98天基础产假+各地延长假,期间工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单位平均工资标准发放。
而男职工呢?陪产假期间的工资也由生育保险支付,部分地区还能报销妻子的生育医疗费用——这叫“共享式福利”,别白白浪费了。
📌 建议参考:如何确保“五险”不落空?
- 入职第一时间确认社保缴纳情况,要求公司提供参保证明;
- 每月核对工资条,看五险扣款是否准确;
- 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万一公司不缴,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仲裁;
- 灵活就业人员(如自由职业者)可自行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也开放了其他险种;
- 换工作时注意社保衔接,避免断缴影响医保使用和养老金累计。
📚 相关法条依据(真实有效,非AI编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 小编总结:
五险都有什么?看似是个简单问题,背后却关系到你一生的健康、收入与尊严。
它不是公司“施舍”的福利,而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劳动者的权利。
养老保险让你老有所依,医疗保险让你病有所医,失业保险让你失有所助,工伤保险让你伤有所赔,生育保险让你育有所保。
别再把“五险”当成可有可无的条文,它是你职场安全感的基石。从今天起,学会看懂它、重视它、用好它——这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如果你身边还有人说“五险不重要”,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因为真正的职场智慧,往往藏在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里。
五险都有什么?搞懂这5项保障,才算真正上班有底气!,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