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商贷利息是多少?当年贷款成本到底贵不贵?
你有没有翻过自己几年前的贷款合同?或者正巧在整理旧账时突然冒出一个疑问:2017年商贷利息是多少?那一年,房价还在涨,很多人抢着买房,银行贷款成了“香饽饽”,但当时的利率到底是多少?现在回头看,是高是低?咱们就来一次“时光回溯”,带你搞清楚2017年商业贷款的那些“钱”规则。
2017年商贷利率:基准利率与上浮并行
2017年,中国执行的贷款利率政策,依然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当时,5年期以上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是9%,这是官方给出的“参考价”,但现实情况远比这个数字复杂。
关键点来了:银行不会按基准利率放贷。
那一年,随着楼市调控加码,银行对房贷的态度逐渐收紧,很多城市的一线银行普遍对首套房贷款执行上浮10%到20%的政策,也就是说,实际利率在5.39%到5.88%之间,部分热点城市甚至更高。
举个例子:
如果你2017年在杭州或南京买首套房,贷款100万,30年等额本息还款,利率上浮15%(即5.635%),那么总利息支出接近108万元——比按基准利率多出十几万!这笔账,现在想想都肉疼。
而二套房的利率更狠,普遍上浮20%起,有的甚至达到30%,实际利率轻松突破6%。这意味着,同样是贷款100万,二套房比首套房每月多还几百元,总利息差出二三十万,2017年买房的人,很多人就是在这种“利率压力”下咬牙上车的。
影响利率的三大因素,你中了几条?
为什么同样是2017年贷款,有人利率低,有人高得离谱?银行在审批时会综合评估三大因素:
- 所在城市政策:北上广深、南京、杭州等热点城市,因楼市过热,银行收紧信贷,利率上浮更普遍。
- 个人征信与还款能力:征信干净、收入稳定、负债低的客户,更容易拿到接近基准的优惠利率。
- 银行政策差异:不同银行资金成本不同,有的银行为了抢客户,会推出“上浮5%”的“优惠”,而有的则直接拒贷投资性购房。
所以说,2017年的商贷利息,并没有一个统一答案,而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银行政策而异”。
历史视角看2017:利率不算最高,但买房成本却在飙升
从纯利率角度看,2017年的5.88%并不是历史最高,2007年房贷利率曾高达7.8%以上,但2017年的特殊之处在于:房价涨得太快,贷款额度大,导致利息总额惊人。
2016年底到2017年初,很多城市房价一年暴涨30%以上,原本100万的房子,涨到130万,贷款七成就是91万——比一年前多贷20多万。本金多了,利率又上浮,双重压力下,月供翻倍也不稀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说:“不是利率太高,是房子太贵,贷款太多,利息自然吓人。”
建议参考:现在回头看2017年贷款,能做什么?
如果你现在还在还2017年的商贷,不妨考虑以下几点:
- 查看是否可转公积金贷款:部分城市支持“商转公”,利率能从5%+降到3.1%左右,月供直降千元。
- 提前还款是否划算:如果贷款已还超过10年,利息大头已付,提前还款意义不大;若在前10年,提前还部分本金可大幅减少总利息。
- 关注LPR转换机会:2019年后,房贷利率逐步转为LPR+基点模式,如果你的贷款还未转换,建议咨询银行,选择更有利的计息方式。
相关法条参考: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通知》(2015年)
明确金融机构可自主浮动贷款利率,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由银行根据风险情况自主确定。《贷款通则》第十三条
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金融机构在法定范围内可上下浮动。《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9〕第16号》
要求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最近一个月相应期限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
2017商贷利息是多少?答案不是简单的4.9%,而是9%起步,普遍上浮至5.5%以上,热点城市二套房甚至突破6%,那一年,利率虽非历史最高,但叠加房价暴涨,让无数购房者的还款压力达到顶峰。
今天回看,那不仅是一次贷款,更是一场对未来的“财务押注”。理解当年的利率逻辑,不仅能帮你理清旧账,更能为未来的贷款决策提供宝贵经验。
毕竟,钱的事,从来都不是小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