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第二次提交央行,真的还能翻身吗?
第一次网贷逾期,心里慌得不行,但想着“就这一次,下次一定按时还”;结果生活压力一来,第二次又没还上,平台那边冷冰冰地通知:“已将您的逾期信息第二次上报央行征信系统。”那一刻,心好像被狠狠揪了一下——这不只是欠钱没还,而是信用正在被彻底“盖章定罪”。
很多人以为,逾期一次已经够惨了,再逾期第二次上报央行,是不是就意味着信用彻底“报废”?未来买房、买车、办信用卡,全都与自己无缘了?咱们就来聊点实在的,不绕弯子,不打官腔,只讲你最需要知道的真相。
什么是“第二次提交央行”?影响到底有多大?
咱们得搞清楚一个概念:“提交央行”指的是将借款人的逾期记录正式报送至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纳入个人信用报告,而“第二次”,则意味着你不是初犯,而是重复违约。
重点来了:第一次逾期和第二次逾期,在征信系统里的记录方式其实是一样的——都会留下“污点”,但区别在于,连续或多次逾期,会被金融机构视为“高风险客户”,简单说,第一次可能是“不小心”,第二次就是“不靠谱”。
更关键的是,征信记录一旦生成,5年内无法删除,无论你之后还清欠款,还是主动联系平台协商,这个记录都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你,尤其是第二次上报,银行在审批贷款时会格外警惕,甚至直接拒贷。
逾期两次≠信用死刑,但翻身难度升级
别急着绝望。虽然第二次上报确实加重了信用受损程度,但并不等于“社会性死亡”,征信系统不是惩罚工具,而是风险评估工具,只要你从现在开始重建信用,依然有机会“翻盘”。
举个例子:小李因为疫情失业,连续三个月网贷逾期,平台将记录上报央行,后来他找到新工作,每月按时还款,还主动结清了所有旧账,两年后申请房贷,虽然利率略高,但银行还是批了——因为他在“污点”之后,展现了持续良好的还款行为。
真正的核心不是“有没有逾期”,而是“逾期之后你做了什么”。
面对第二次上报,你该怎么做?
立即停止继续逾期
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哪怕只能还最低额度,也别再让记录继续恶化。每一次新增逾期,都是在给信用伤口上撒盐。尽快结清欠款,保留还款凭证
还清后,主动联系平台确认是否已更新征信状态,虽然旧记录不会消失,但“已结清”状态会让银行觉得你有责任感。保持其他信贷行为良好
比如信用卡按时还款、不频繁申请新贷款,这些正面行为会逐渐“稀释”负面记录的影响。定期查询征信报告
每年有两次免费查询机会(可通过人民银行官网或云闪付app),确认信息准确,若发现错误,可申请异议处理。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面临第二次逾期上报,千万别选择“破罐子破摔”,相反,这正是你重建信用的起点,建议制定一份清晰的财务计划,优先处理高利率债务,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债务重组帮助。信用可以修复,但前提是你得先迈出第一步。
相关法条参考: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
明确要求接入机构在报送征信信息时,必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网贷逾期第二次提交央行,确实是一记重拳,但它打不垮一个真正想改变的人,信用不是天生的,而是靠一点一滴的行为积累起来的,过去的错误无法抹去,但未来的每一步,你都可以选择走得更稳、更正。
征信记录会过期,但你的信用态度,决定了别人是否愿意再次相信你,从今天起,按时还款,理性借贷,别让一时的困难,变成一生的负担。
你不是信用的“弃子”,你只是暂时迷了路。只要方向对了,再远的路,也能走回来。
网贷逾期第二次提交央行,真的还能翻身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