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有钱人放弃缴纳社保?背后的法律逻辑与财富真相
月入10万的高管王总,为何悄悄停缴了社保?
王总经营着一家年流水过千万的科技公司,是旁人眼中典型的“成功人士”,但今年起,他做了一个让财务团队意外的决定:停止以公司法人身份缴纳职工社保,转为按灵活就业人员最低标准自行缴纳,财务总监委婉提醒社保断缴风险时,王总只是笑笑:“这笔账,我算明白了。”
王总的“算盘”并非孤例,越来越多高收入群体开始重新审视社保这笔“强制储蓄”。这背后藏着三个冰冷的现实:
社保的“替代率陷阱”日益凸显
社保养老金设计初衷是保障基本生活,其核心指标“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退休前工资)近年持续走低,官方研究显示,该比率已从2000年的70%+降至如今的40%左右,对年薪百万的高管而言,退休后每月领取几千元养老金,无异于杯水车薪,王总直言:“我每年自己理财的收益,远超未来30年能领的养老金总和。”高额缴费背后的“机会成本”难以忽视
以2023年上海缴费上限为例,月社保(含公司及个人部分)可达近7000元,对高净值人群,这笔钱若投入私募、信托或优质房产,长期复利效应惊人。《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虽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社保”,但同时也为灵活就业人员打开了“自愿参保”的口子(第二十三条),精明的财富拥有者,正合法利用政策弹性,将现金流导向回报更高的领域。税收优化与财富传承的深层考量
企业主为自身缴纳高额社保时,虽能税前扣除,但未来领取时仍需缴纳个税,而通过投资性保险、家族信托等工具配置资产,既可实现更优税筹,又能精准定向传承,一位私募基金合伙人坦言:“社保是普适性安全网,但我的财富,需要定制化解决方案。”
法律与财务视角的理性建议
- 普通工薪族:社保的强制性保障功能无可替代,尤其是医保报销与工伤兜底,切勿盲目效仿高收入者断缴。
- 企业主/高收入群体:
- 最低基数缴纳+商业保险补充是常见策略,符合《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按本人工资比例缴纳”的规定(工资超上限按上限执行)。
- 善用年金险、高端医疗等工具,构建“社保+商保”双层防护网。
- 大额资产配置前务必咨询法律与税务专家,警惕《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五条关于“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核定风险。
核心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
富人疏离社保,并非对抗制度,而是基于成本收益的冷静权衡,社保本质是“社会共济的安全网”,而非“高回报投资品”,当个人财富积累远超社保托底线,寻求效率更高的资产配置便成为理性选择,对绝大多数人而言,社保仍是抵御风险的基石——它或许不是最优理财方案,却是不可替代的生存防线,财富自由的真正含义,是拥有选择的权利,而非盲目舍弃保障的底气。
为什么越来越多有钱人放弃缴纳社保?背后的法律逻辑与财富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精明的财富管理,从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看懂规则的人,才能在社保的“安全网”与资本的“天花板”之间,走出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