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借什么不用还?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

“借你10万,不用还!”“无息借款,借了就当送!”听起来是不是特别诱人?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幻想:要是真有人这么大方,那我岂不是可以买房买车、环游世界,还不用背债?但冷静下来想想——这世上,真有“借什么不用还”这种事吗?

别急,作为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今天我就带你扒一扒这个看似“离谱”实则暗藏玄机的话题。

借什么不用还?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

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法律原则:“借”这个字,在法律上意味着“借贷关系”的成立,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换句话说,只要是“借”,原则上就必须“还”,这是法律的底线逻辑。

但问题来了——有没有例外?有没有某些“借”确实不用还?

还真有,但关键在于“怎么借”、“谁借的”、“为什么借”。

赠与≠借贷,别被“借”字迷惑

很多人听到“我借你钱”就以为是借贷,其实不然,如果对方明确表示“这钱送你了,不用还”,这就不是“借”,而是赠与,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举个例子:你爸妈给你转了50万说“买房用,不用还”,这在法律上就是赠与,属于“借名赠与”——虽然用了“借”这个字,但实际性质是送,这种情况下,你确实不用还。

但注意!如果当时没说清楚,事后对方反悔说“那是借的”,那就可能引发纠纷。口头赠与有风险,大额财产建议签书面协议

债务免除:别人主动说“不用还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原本确实借了钱,但债权人后来主动表示“这钱我不要了,你就当没借过”,这在法律上叫“债务免除”,是债权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

比如你欠朋友10万,他某天发微信说:“咱俩兄弟,这钱就免了,不用还了。”只要他意思表示真实、合法,且你接受了,这笔债务就依法消灭,这时候,你就可以光明正大地说:“这钱,借了也不用还。”

但提醒一句:这种免除必须明确表达,不能靠猜,一句模模糊糊的“没事,以后再说”可不算数。

非法债务:借了也白借,法律不保护

还有更特殊的情况——比如你从高利贷那里借了钱,月息30%,签了“阴阳合同”,结果对方暴力催收,这种债务,本身就违法,不受法律保护。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超过LPR四倍的部分,法院不支持,更严重的,可能涉及非法经营罪、催收非法债务罪。

如果你“借”的是这种黑钱,不仅不用还,还能反告对方违法,但这可不是鼓励你去借高利贷,而是提醒你:违法的“借”,本身就是陷阱

特殊情况:国家政策性补贴、扶贫款等

还有一些“借”,其实是政策性支持,比如某些创业贷款,政府贴息,甚至满足条件后可申请免还;再比如精准扶贫中的无息贷款,部分项目验收合格后可转为补助。

这类“借”,本质上是政策扶持,不是普通民间借贷,只要你符合条件、程序合规,确实可以“借了不用还”。


📌 建议参考:

  1. 别轻信“借你钱不用还”的口头承诺,尤其是陌生人。
  2. 大额金钱往来,务必留证据——聊天记录、转账备注、书面协议都不能少。
  3. 区分“赠与”和“借贷”,避免日后纠纷。
  4. 遇到高利贷、套路贷,立即报警,别想着“反正不用还”就去碰。
  5. 政策性贷款要关注官方文件,确认免还条件,别盲目操作。

📚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犯罪。
  •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借什么不用还”?听起来像梦话,但现实中确实存在几种合法情形——赠与、债务免除、非法债务、政策性免还,但核心在于: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真实意思表示,而不是靠侥幸或误解。

别被“不用还”三个字冲昏头脑,真正的法律智慧,是看清“借”背后的性质与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如果有,也得看它是不是合法合规的那一个。

下次再有人对你说“借你钱不用还”,别急着谢,先问一句:“您这是赠与,还是开玩笑?”——这才是成年人最稳的应对方式。

借什么不用还?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304718.html

标签:法律

借什么不用还?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的相关文章

农村贷款无利息是多少?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吗

最近老张在村里听说了个“大消息”:国家给农民发福利,农村贷款无利息,最高能贷10万!他一听可来劲了,立马拉着邻居老李商量:“咱也去申请一笔,大棚不用愁钱了?” 可等他跑到镇上的银行一问,工作人员却说:“哪无息贷款?最多是贴息,或者低息。”老张懵了:“那村里传的不真的?”这事儿,还真...

借什么可以不还?真有这种免债神技吗?

借什么可以不还真有这种免债神技

在深夜刷手机时,突然刷到标题:“一招教你不还,合法又安全!”或者“‘债’,了也不用还!”——是是心里“咯噔”一下,既奇又怀疑?毕竟谁没个手头紧时候,要是真有不用还门道,那岂是人生开挂? 但别急,今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到底了可以不还...

债务打折处理是真的吗?小心天上掉馅饼背后法律风险

“欠债钱,经地义”,但如果人告诉你“可以打折债”,你会心动?近年来,“债务打折处理”广告频频出现在网络和民间贷圈,宣称“只需偿本金30%-50%即可结清债务”。到底是合法减负“救命稻草”,是暗藏陷阱“套路操作”? 今我们从法律角度揭开相。一、债务打折处理是否合法?关键看“...

债务豁免是天上掉馅饼?会计处理和税务风险别踩坑!

债务豁免是天上掉馅饼?会计处理和税务风险别踩坑!

“公司债务被豁免了,是不用记账也不用交税?”是许多企业主和财务人员常见疑问,债务豁免看似是“白捡便宜”,但背后会计处理和税务问题暗藏玄机,今我们就用真实案例拆解个“馅饼”里可能藏着陷阱。一、债务豁免本质:是“馅饼是“地雷”?债务豁免本质是债权人单方面放弃债权,企业需在经济利益确...

债务豁免是天上掉馅饼?会计处理和税务风险别踩坑!

债务豁免是天上掉馅饼?会计处理和税务风险别踩坑!

企业经营中难免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情况,当债权人同意减免部分债务时,很多企业会认为是"意外之财",但,债务豁免会计处理和税务问题暗藏玄机,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财税风险! 债务豁免会计处理:别让账目"糊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债务豁免本质属于债务重组...

收到网贷逾期减免通知函,是天上掉馅饼还是另隐情?

最近有不少朋友向我咨询,说自己收到了一份来自网贷平台“减免通知函”,声称只要按照要求款一部分金额,就可以免除剩余债务,乍一听,似乎是一件好事,但真的如此简单?作为一位从业多年资深律师,我必须提醒大家,网贷逾期收到减免通知函时一定要谨慎对待,避免入陷阱或承担必要法律风险。...

网贷逾期后,突然陌生人给我转账款?天上掉馅饼还是陷阱?

卡、网贷接连逾期,催收电话响个停,生活压力山大,正焦头烂额之际,手机“叮”一声——银行账户突然进账一笔钱,备注写着“代你款”,而打款人你根本认识? 一开始,你可能以为是朋友帮忙、家人解围,查了一圈却发现:钱,来自一个完全陌生手机号关联账户,你愣住了,心里五味杂陈——是惊喜?是怀...

天上掉馅饼?别高兴太早,可能是当得利!

银行莫名其妙多了一笔钱,朋友转错账给你,或者公司多发了工资你没发现?当时是是心里一阵窃喜,觉得“波血赚”?可冷静下来一想:钱到底能能拿?拿了会会惹麻烦? 咱们就来聊一个听起来专业、但其实和每个人生活都息息相关法律概念——什么当得利。当得利,是“捡便宜”,而是“背锅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