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销什么意思?被吊销和被撤销到底有什么区别?
朋友开车被查,驾照直接被“吊销”了,三年内不能重考;或者公司经营不善,营业执照被“吊销”,但公司还“活着”?听到“吊销”这个词,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完了,彻底没了”,但其实,吊销并不是“消灭”,而是一种“资格剥夺”,咱们就来掰扯清楚——吊销什么意思?它和注销、撤销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先说结论:吊销,是行政机关对已经合法取得的资格或证照,因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依法强制取消其继续使用的权利,但它并不意味着主体资格的彻底消灭。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张三开了家公司,拿到了营业执照,这证是合法取得的,但后来他偷税漏税、长期不报税,市场监管局查实后,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注意!这时候,公司这个“法人”还存在,公章还在,银行账户也没自动关闭,但它已经失去了合法经营的资格,就像一个人被法院判了“禁止驾驶”,车还在,但不能上路。
再比如,司机酒驾被查,驾驶证被“吊销”,这意味着他不能再开车,驾驶资格被依法剥夺,但他的身份证、户籍这些基本身份信息依然有效,想重新开车?得等满五年(酒驾吊销一般是五年),还得重新报名、考试、体检,通过后才能重新拿证。
那有人问了:吊销和撤销、注销有什么区别?
- 撤销,通常是因为“发证本身违法”,比如你通过伪造材料骗来了营业执照,一旦查实,行政机关可以“撤销”这个许可,相当于从源头否定它的合法性,视为自始无效。
- 注销,则是“走完法律程序的终点”,比如公司决定解散,清算完债务,向登记机关申请注销,公司法人资格才真正消灭,吊销是“被罚不能干”,注销才是“彻底关门大吉”。
吊销是“处罚手段”,不是“死亡证明”,它带来的后果很严重:不能经营、不能执业、不能行使相关权利,但主体还“活着”,还得承担后续法律责任,比如被吊销执照的公司,依然要还债、缴税、处理员工社保,否则还可能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现实中,很多人误以为“吊销=公司没了”,结果继续以公司名义签合同、开发票,最后被认定为“无照经营”,面临更重处罚。这就像驾照被吊销还敢开车,出了事故,保险公司可以拒赔,自己全责。
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企业、个人面临“吊销”风险,千万别当它只是“暂时不能用”,正确的做法是:
- 立即停止相关行为,比如停止营业、停止驾驶;
- 主动了解处罚依据和救济途径,看看能不能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 及时处理后续事宜,如被吊销执照的公司应尽快启动清算程序,避免债务累积;
- 期满后依法申请恢复或重新取得资格,比如考驾照、重新注册公司等。
吊销不是终点,而是警示灯,它提醒你,违法行为的代价,远不止“证没了”那么简单。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九条: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公司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可以由公司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
小编总结:
吊销什么意思?一句话:合法取得的资格,因违法被强制剥夺使用权利。它不是“消灭”,而是“禁用”,无论是驾照、执照还是其他许可,一旦被吊销,就意味着你失去了继续从事某项活动的“通行证”。但主体还在,责任没跑,后续的清算、修复、重建,一样都不能少。真正懂法的人,不会等到被吊销才后悔,而是在每一个合规细节上,提前把风险关进笼子里,别让一次“吊销”,变成人生的“断点”。
吊销什么意思?被吊销和被撤销到底有什么区别?,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