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寄来的各种函件,我能直接拒收吗?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某天打开门,发现信箱里躺着一封“逾期催收函”,或者手机里突然收到一条快递通知,写着“法律文书送达”,你心里一紧,知道是那笔逾期的网贷“找上门”了,于是你第一反应是:干脆拒收,眼不见为净,是不是就能躲过去?
咱们就来聊一个现实又扎心的问题:网贷逾期后,平台寄来的各种函件——比如催收函、律师函、甚至是所谓的“起诉通知”——到底能不能拒收?拒收了有没有用?
常见的“函”都有哪些?别被名字吓到
我们得搞清楚,网贷逾期后,平台或催收方可能寄什么?
- 催收函:通常是平台或第三方催收公司发的,内容多是提醒你还款、告知逾期后果。
- 律师函:由合作律所出具,语气更正式,可能声称“已启动法律程序”,带有一定威慑力。
- 诉讼材料/法院传票:如果真走到起诉阶段,法院会通过邮政专递(法院专递)送达传票、起诉状副本等。
这些函件,名称不同,法律效力也完全不同。但很多人一看到“律师函”就慌了,以为马上要坐牢,其实大可不必。
拒收,真的能“逃避”吗?
答案很直接:能拒收,但没用。
我们一个个来拆解:
普通催收函、律师函:你可以拒收,但不影响催收继续
这类函件大多是平台或催收机构自己寄的,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你拒收,快递员会退回,平台知道你没签收,但他们完全可以通过短信、电话、APP推送等方式继续联系你。
更关键的是,拒收不会中断债务本身,也不会阻止他们下一步动作,该催还是催,该上报征信还是上报。
法院传票、诉讼文书:拒收≠没送达,反而可能吃大亏
这里要划重点了!如果是法院寄来的文书,比如传票、应诉通知书,你千万不能拒收!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可以通过邮寄送达,只要邮件被签收(包括你家人代收),或者因你拒收而退回,仍视为“已送达”。
什么意思?
你拒收法院快递,法院依然认为你收到了通知,结果就是:你没出庭,法院可以缺席判决,一旦判决生效,对方申请强制执行,你的银行卡、微信、支付宝都可能被冻结,房子车子也可能被执行。
面对法院文书,拒收不是“逃避”,而是“自断后路”。
为什么平台爱寄“函”?背后的心理战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律师函”其实根本不是律师发的?有些甚至格式粗糙、错别字连篇。
这是因为,很多所谓的“律师函”只是催收手段,目的不是走法律程序,而是制造心理压力,逼你还钱。
他们知道,普通人一看到“律师”“起诉”就慌,一慌就容易还款。
但这不代表他们真能告你。
真正要起诉你的人,不会提前通知你,而是直接向法院提交材料。
逾期了,正确的应对姿势是什么?
与其纠结“能不能拒收”,不如想想“该怎么面对”。
- 先核实债务真实性:查清楚这笔钱是不是真欠了,利率是否合法,有没有被套路贷。
- 主动沟通协商:很多平台支持延期、分期、减免部分利息,前提是你愿意谈。
- 保留所有证据:包括借款合同、还款记录、催收电话录音等,以防被恶意催收。
- 遇到法院文书,第一时间处理:别躲,别拒收,联系律师或主动应诉,争取调解。
逃避解决不了问题,直面才能翻篇。
✅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逾期,建议这样做:
- 普通催收函、律师函:可以不理会,但别指望拒收就能“清静”,最好主动协商还款方案。
- 法院专递(EMS红章):务必签收!即使你暂时没钱,也要了解对方诉求,争取调解或分期。
- 警惕虚假函件:有些催收伪造“法院传票”恐吓你,可通过12368法院热线核实。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
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第十条:
因受送达人自己提供或者确认的送达地址不准确、拒不提供送达地址、送达地址变更未及时告知人民法院等原因,导致诉讼文书未能被受送达人实际接收的,邮寄送达的,以文书退回之日视为送达之日。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网贷逾期后寄来的函,你可以拒收,但别天真地以为拒收就万事大吉。
普通催收函拒收只是拖延时间,法院文书拒收反而可能让你“被判决”。
真正的解决之道,不是躲,而是面对。
了解自己的权利,保留证据,积极协商,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
债务不会因为拒收一封快递而消失,但你的态度,可能决定它会不会变成一场灾难。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恐惧中沉默。
抬头看路,才能走出困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