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以申请专利?99%的人都搞错了,这3类东西其实不能申请!
“我有个新点子,能不能申请专利?”
或者朋友发明了个小工具,兴冲冲跑来问你:“这个能申请吗?”
不是所有“新东西”都能申请专利,很多人以为只要“原创”就一定能拿专利,结果白忙一场,浪费时间还错过保护的最佳时机。
咱们就来聊聊:到底什么可以申请专利?哪些看似“创新”的东西,其实是被法律明确排除在外的?
专利到底保护什么?
首先得搞明白,专利不是“创意保险箱”,也不是“想法保护伞”。
专利保护的是技术方案,而且必须是能落地、能实施、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我国《专利法》,专利分为三类:
- 发明专利:保护全新的技术方案,比如新药配方、新型算法(在特定技术场景下)、制造工艺等,保护期20年。
- 实用新型专利:俗称“小发明”,主要针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实用新技术,比如折叠水杯、可调节支架等,保护期10年。
- 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产品的外观,比如手机造型、杯子图案、APP界面设计等,保护期15年。
重点来了:只有这三类,且必须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三大条件,才能申请。
什么可以申请专利?3大核心标准
✅ 1. 新颖性:你这个东西,全世界都没人公开过
如果你的想法已经在论文、展会、电商平台上公开过,哪怕是你自己发的朋友圈,都可能丧失新颖性,导致无法授权。
举个例子:小李发明了一款自动喂猫器,还没申请专利就在抖音直播展示,结果被人模仿,这时候再去申请?大概率被驳回,因为已经“公开”了。
✅ 2. 创造性:不是简单拼凑,得有“技术飞跃”
把手机和手电筒绑在一起,这不是创新;但如果你设计了一种基于环境光自动调节亮度的手机照明系统,这就可能具备创造性。
专利要的是“技术进步”,不是“功能叠加”。
✅ 3. 实用性:能制造、能使用、能解决问题
你不能说“我发明了永动机”——这违反物理定律,没法实现,自然不能申请。
必须是现实中能生产、能应用的技术,哪怕现在还没量产,但理论上可行,也算。
哪些东西不能申请专利?很多人踩坑!
⚠️纯粹的创意、想法、商业模式
我想开一家AI陪聊餐厅”——这是商业计划,不是技术方案。
再比如“用区块链做会员积分系统”——如果只是概念,没有具体技术实现路径,也不能申请。
⚠️科学发现、自然规律
比如你发现某种植物有抗癌成分——这是发现,不是发明。
但!如果你提取出有效成分,并制成新药制剂,那就可以申请发明专利。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用针灸治疗高血压的具体手法”——这类方法不能申请专利,但用于治疗的医疗器械可以。
⚠️动物和植物品种(部分例外)
普通动植物新品种不能申请,但非生物学的生产方法可以,比如基因编辑技术。
⚠️违反公序良俗或法律的技术
自动赌博机”“窃听设备”——即使技术再新,也休想拿到专利。
真实案例:这些“看似能申请”的,其实不行!
- ❌ 某人想申请“元宇宙虚拟婚礼流程设计”——这是服务模式,不构成技术方案。
- ❌ 有人申请“一种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教育方法”——属于智力活动规则,不可专利。
- ✅ 但!如果他开发了一款基于脑电波反馈的注意力训练头环,并配有算法系统——这就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外观设计。
看到没?关键在于:有没有“技术载体”?
建议参考:申请前必做3件事
- 先做专利检索:去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一查,你的想法是不是已经被别人申请了,别白忙一场。
- 找专业代理机构写文本:专利说明书不是说明书,是法律文件!写不好,保护范围窄,等于“裸奔”。
- 尽早申请,抢占先机:中国是“先申请制”,谁先提交,谁优先。不要等“完美”再申请,先占坑再说。
相关法条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第五条: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
第二十五条: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该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第二十二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什么可以申请专利?”这个问题,本质是在问:你的创新,是不是一个能落地、有技术含量、未被公开的解决方案?
👉创意 ≠ 专利
👉想法要变成技术方案,才有资格申请
👉早检索、早申请、找专业人,是成功的关键
别再问“我这个点子能不能申请专利”了,先问问它:有没有技术内核?能不能造出来?别人有没有公开过?
保护创新,从搞懂“什么可以申请专利”开始。
你的一小步,可能是行业的一大步。
原创声明:本文由资深知识产权律师团队撰写,内容结合实务经验与法律条文,拒绝模板化表达,全网唯一,严禁抄袭,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什么可以申请专利?——99%的人都搞错了,这3类东西其实不能申请!,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