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佣金?99%的人都搞错了,其实它远不止提成那么简单!
你有没有接过外卖单?签过房产合同?或者请过代购帮你买海外商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你一定和“佣金”打过交道,但你知道什么叫佣金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就是提成嘛!”——错!太片面了。佣金远不止是销售提成,它是一种法律认可的报酬形式,背后牵涉合同关系、税务义务,甚至可能引发纠纷。
咱们就来掰扯清楚:什么叫佣金,它到底长什么样?怎么用?又有哪些坑?
什么叫佣金?别再只当它是“提成”了!
佣金(Commission)是指一方(通常是中介、代理人或推广者)为促成交易、提供服务或完成特定任务,而从另一方获得的报酬,这个报酬通常是按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的,比如卖一套房,中介拿2%;你帮朋友代购,收10%的服务费——这些都是佣金。
但重点来了:佣金不是“赠与”,也不是“红包”,它是一种基于约定的、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回报,也就是说,只要你签了协议、做了事、促成了交易,对方就得按约定付你佣金,否则你完全可以依法维权。
举个例子:小李是房产中介,他带客户看了10套房,最后客户通过他成功签约,总价500万,合同写明佣金是2%,也就是10万元,这时候,房东或买家想赖账不给?不行!小李有权依据合同主张这笔佣金,哪怕对方嘴上说“我自己也能成交”,只要中介提供了实质服务,法律就支持他拿钱。
佣金的“三大形态”,你中了哪一种?
别以为佣金只存在于房产中介,其实它无处不在,只是形式不同,我们来拆解三种常见类型:
交易促成型佣金
最典型的就是房产、汽车、保险销售,你介绍客户、撮合成交,拿提成。关键在于“促成交易”,哪怕客户最后是通过别人签的合同,只要你有证据证明是你引荐的,依然可能主张权利。推广引流型佣金
比如你在抖音带货,每卖出一件商品,品牌方给你15%的佣金,这种在电商、直播、 affiliate marketing(联盟营销)中非常普遍。平台通常会通过系统自动结算,但合同约定仍是核心。代理服务型佣金
比如外贸代理帮你进口一批货,谈价格、办清关,最后按货值抽成,这种佣金往往涉及跨境、税务、合规等问题,法律风险更高,必须签书面协议。
佣金纠纷高发区:没合同?比例模糊?赖账?
现实中,很多人因为“关系好”“口头说好了”,就没签合同,结果一到分钱就翻脸。这是佣金纠纷的头号雷区!
你帮朋友介绍了一个大客户,说好给5%的佣金,结果客户签了合同,朋友却说“这只是介绍,不算成交”,直接赖账,这时候你拿什么维权?微信聊天记录?录音?都不如一份白纸黑字的《佣金协议》来得硬气。
无论金额大小,涉及佣金,一定要签合同!明确写清:你做了什么)
- 佣金计算方式(按比例还是固定金额)
- 支付时间和条件(成交后几天内支付)
- 争议解决方式(协商不成去哪仲裁)
没有这些,你的“佣金”很可能变成“人情债”。
佣金要交税吗?当然要!
很多人以为佣金是“私底下给的钱”,不用报税,大错特错!佣金属于个人劳务报酬或经营所得,依法必须申报纳税。
比如你是自由职业者,靠帮人找客户拿佣金,年收入10万,这笔钱要并入综合所得,按劳务报酬计税,如果是公司性质的代理机构,还得开票、交增值税。
别以为“私下转账”就安全,税务稽查越来越严,一旦被查,补税+罚款+滞纳金,得不偿失。
建议参考:如何安全、合法地拿佣金?
- 一定要签书面协议,哪怕只是一页纸,写清双方权利义务。
- 明确佣金计算方式,避免“大概”“差不多”这种模糊表述。
- 保留服务证据:聊天记录、看房签到、客户确认函等,都是维权利器。
- 主动申报税务,合法合规才能长久赚钱。
- 大额佣金建议走对公账户,避免现金交易带来的举证难题。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一条:
“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中介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中介人的劳务合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二)劳务报酬所得……”《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什么叫佣金?它不是简单的“提成”,而是一种基于服务与约定的合法报酬。它可以是你的收入来源,也可能成为纠纷导火索,关键在于:有没有合同?有没有证据?有没有依法纳税?
别再把佣金当“人情钱”了。真正的高手,都懂得用法律武装自己,把每一分该拿的钱,拿得明明白白、堂堂正正。
下次再有人问你:“什么叫佣金?”你可以笑着回答:
“这不只是提成,这是我的劳动价值,写在合同里,受法律保护。”
——这才叫专业。
什么叫佣金?——99%的人都搞错了,其实它远不止提成那么简单!,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