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了还能借网贷还网贷吗?这招能救命还是火上浇油?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信用卡还不上,花呗逾期了,房贷也快到还款日,结果手头一分钱没有,这时候,有人会冒出一个念头:“我能不能再借个网贷,先把前面的窟窿补上?”
听起来好像挺合理——借新还旧,先缓口气,等发工资再慢慢还,但现实真的这么简单吗?今天咱们就来深挖一下:逾期了到底还能不能借网贷还网贷?这背后藏着哪些你不知道的风险?
逾期后,还能借到网贷吗?
答案很现实:难,非常难。
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在审批贷款时,都会调取你的征信报告或大数据信用记录,一旦你已经有逾期记录,尤其是近几个月频繁逾期、被催收甚至上了“黑名单”,系统会直接判定你为“高风险用户”,大概率会被拒贷。
即使有些小平台号称“不看征信”“黑户可贷”,它们往往伴随着超高利息、砍头息、服务费陷阱,甚至可能是套路贷的前奏,你以为是救命稻草,其实可能是深渊入口。
更可怕的是,这类平台一旦你还不上,催收手段极其恶劣,短信轰炸、电话骚扰、爆通讯录,甚至威胁恐吓,让你的生活彻底失控。
用网贷还网贷,本质是“债务雪球”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能借到钱,就能把之前的债还上,问题就解决了,但真相是:你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大的问题。
举个例子:
- 你原本欠A平台5000元,逾期了。
- 为了还这笔钱,你又从B平台借了6000元(含利息和服务费)。
- 现在你欠B平台6000元,A平台虽然还清了,但B平台的还款压力更大。
这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每一次“借新还旧”,都在延长债务周期,增加总还款金额。你可能从一个几千块的逾期,演变成几万块的债务危机。
什么情况下可以“以贷还贷”?
不是所有“借新还旧”都不可取。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操作得当,反而能帮你走出困境。
- 你有一笔高息网贷即将逾期,月利率高达3%。
- 这时你申请到一笔正规银行的低息信用贷,年化利率5%,期限长,还款压力小。
- 用这笔低息贷款结清高息网贷,实现债务重组,降低总利息支出。
这种操作叫“良性债务置换”,前提是你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低成本资金,并且有明确的还款计划和收入来源。
但请注意:这绝不是鼓励你继续借钱,而是用更健康的债务结构替代高风险债务。
逾期后真正该做的事
与其绞尽脑汁“借网贷还网贷”,不如把精力放在解决问题的正道上:
主动联系债权人协商
很多平台提供“延期还款”“分期还款”或“减免部分罚息”的服务,只要你态度诚恳,说明实际困难,大多数平台愿意协商,毕竟他们也不想你彻底崩盘。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
列出所有债务,按利率高低排序,优先还高息的,同时压缩非必要开支,开源节流,哪怕每月多还500元,也能加速走出泥潭。寻求家人或朋友的帮助
如果实在走投无路,向信任的人借一笔“过桥资金”结清网贷,再慢慢还他们,往往比继续借网贷更安全、更低成本。警惕“反催收”和“征信修复”骗局
市面上有些机构打着“帮你协商”“洗白征信”的旗号收费,其实是骗钱的。征信记录无法人为删除,只有还清欠款后,负面记录才会在5年后自动消除。
✅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逾期,千万不要再盲目申请新的网贷来填补旧债,正确的做法是:
👉先停止借贷行为,冷静评估财务状况;
👉优先处理高息、即将被起诉的债务;
👉主动协商,争取宽限期或分期;
👉必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或债务咨询帮助。
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借更多的钱,而是控制住债务的恶性循环。
📚 相关法条参考: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超过年利率14.8%(2024年LPR四倍)的部分,法律不予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催收过程中不得骚扰、恐吓、泄露借款人隐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禁止平台向借款人发放“以贷养贷”类贷款,防止债务风险叠加。
逾期能不能借网贷还网贷?答案是:能,但不该。
短期看,似乎是“解药”;长期看,却是“毒药”,真正的出路,不在于借更多的钱,而在于直面问题、理性应对、重建信用。
每一次逾期,都是财务健康的一次警报,别再用新的债务掩盖旧的伤口,学会止损,才是走出债务泥潭的第一步。
你不是还不起,只是暂时没找到正确的方法。只要你愿意面对,阳光总在风雨后。
—— 本文由一位懂法也懂你焦虑的律师朋友撰写,愿你早日上岸,轻装前行。
逾期了还能借网贷还网贷吗?这招能救命还是火上浇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