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真的会坐牢吗?逾期几年会被判刑?真相来了!
某天半夜手机突然震动,一看是催收电话,心里“咯噔”一下——又忘了还网贷,紧接着脑子里就开始疯狂闪现一个问题:网贷逾期属于违法行为吗?会不会被判几年?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作为一个从业十几年的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网贷逾期被吓得睡不着觉,甚至有人以为“欠钱不还=坐牢”,结果越想越慌,最后连正常生活都乱了套。但真相是:逾期本身不等于犯罪,更不直接等于坐牢。
逾期≠违法,关键看“有没有恶意”
首先得搞明白一个基本逻辑:借钱不还,在民事层面属于违约行为,不是刑事犯罪,换句话说,你从某平台借了2万块,到期没还,平台可以起诉你、申请强制执行、把你列入失信名单,但不会因为你单纯“逾期”就报警抓你去坐牢。
那什么时候会涉及刑事责任呢?关键在于两个字:恶意。
比如你明明有还款能力,却故意转移财产、伪造破产、玩失踪,或者用虚假身份骗贷,这就可能涉嫌“诈骗罪”或“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这时候,法院判你几年,就不只是还钱那么简单了。
举个真实案例:杭州一位男子借了十几家平台共60多万,名下有房有车,但故意不还,还把车子过户给亲戚,后来法院判决他还款,他拒不执行,他被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你看,他坐牢不是因为“逾期”,而是因为“有能力还却故意不还,还转移财产”。
什么情况下可能“判几年”?
咱们来划重点,以下几种情况,才可能涉及刑事责任,严重的话真会“判几年”:
- 骗贷行为:用假身份证、伪造收入证明等方式骗贷,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根据《刑法》第193条,最高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如果法院已经判你还钱,你有钱不还,还玩失踪、藏财产,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般判三年以下,情节严重的可判三到七年。
- 恶意透支信用卡或网贷平台资金:如果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长期不还,也可能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或诈骗罪。
但请注意:这些都不是因为你“逾期几个月”就被抓,而是因为你“恶意逃避+有证据证明主观恶意”才构成犯罪。
逾期了怎么办?别慌,有路可走
如果你现在正面临网贷逾期,别急着躲催收电话,更别信那些“花钱删记录”的黑中介,正确的做法是:
- 主动沟通:联系平台说明困难,申请延期或分期;
- 保留证据:工资单、医疗证明等,证明你确实暂时无力偿还;
- 避免以贷养贷:这是最危险的陷阱,只会越陷越深;
- 被起诉后积极应诉:法院调解、协商还款方案,远比“缺席判决+强制执行”强得多。
欠钱不还,天塌不下来;但逃避责任,才真的会让你寸步难行。
✅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逾期,千万不要破罐子破摔,建议尽快整理债务清单,评估还款能力,优先处理高利率、已起诉的平台,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或债务协商机构的帮助,合法合规地走出困境。面对比逃避更有力量。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3条(贷款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3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民法典》第679条:
借款合同成立后,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未按期返还的,属于违约行为,出借人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网贷逾期本身不构成犯罪,也不会直接“判几年”,真正危险的,是你在逾期后选择“消失”、转移财产、伪造信息等恶意行为,法律保护的是诚实守信的人,哪怕你现在暂时困难,只要愿意面对、积极沟通,就有解决的可能。
别让一时的经济压力,变成一生的法律污点。
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对。
愿每一个正在挣扎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也愿你我都能在风雨中,守住底线,走出光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