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办网银要多少钱?别花冤枉钱,一文说清所有真相!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去银行办张卡,工作人员一开口就推荐:“要不要顺便开通网银?方便转账、查账,还能理财!”你一想,也对,现在谁还跑银行啊,手机上点点不香吗?可当你问“那办网银要多少钱”时,对方的回答却模模糊糊:“一般不收费,不过看情况……”
这“看情况”三个字,是不是让你心里咯噔一下?我就以一名从业十几年的执业律师身份,给你把这件事从法律、银行实务和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掰开揉碎讲明白——银行卡办网银到底要不要钱?哪些收费是合法的?哪些是“隐形套路”?
先说结论:正规情况下,办网银基本免费!
绝大多数银行在为客户首次开通网上银行服务时,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
是的,你没听错,首次开通网银,本应是免费的,这是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强调的便民服务原则之一,银行作为金融服务机构,提供基础的电子渠道服务(如网银、手机银行)属于其应尽的服务义务,不应随意收费。
但为什么有人觉得“办网银花了钱”?原因可能出在以下几个环节:
混淆“开通费”和“U盾/安全工具费”
很多客户以为“办网银=买U盾”。开通网银是服务,U盾是安全认证工具,你可以选择只开通网银(用短信验证码登录),但如果要做大额转账或企业操作,银行会建议你配备U盾或动态口令器。
这才是收费的真正来源!
工行U盾20-40元,建行动态口令卡10-20元,部分银行会免费赠送首次客户,但补办一律收费。被“捆绑营销”忽悠了
有些银行柜员会说:“开通专业版网银才安全,普通版功能少。”然后顺手给你办了个带U盾的套餐,收了30块,你没细问,以为是“网银开通费”,其实那是安全介质费。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搞混了
企业网银通常涉及更复杂的安全机制和审批流程,企业开通网银可能会收取年费或服务费(几百到上千不等),但这和普通个人用户无关。
哪些收费是合法的?哪些是违规的?
我们来划重点:
✅合法收费项:
- U盾、动态口令器、蓝牙Key等安全设备的工本费(通常20-50元,补办收费)
- 网银年费(极少数银行对高阶服务收取,但必须明示并经客户同意)
- 跨行转账手续费(与网银无关,是转账行为本身产生的费用)
❌违规或不合理收费:
- 以“开通网银”名义收取服务费(首次开通不得收费)
- 未告知情况下强制配备收费安全工具
- 将网银开通与贷款、理财等业务捆绑销售
银行必须履行“明示告知义务”,任何收费项目,都应事先书面或电子形式告知你,并取得你的明确同意,否则,你有权投诉甚至要求退款。
遇到乱收费怎么办?教你三招维权!
当场拒绝,要求书面说明
如果柜员说“办网银要收30块”,直接问:“这是什么费用?有没有收费标准文件?”
多数情况下,对方会改口或解释是“U盾费用”。拨打银行客服或银保监会投诉
若已被收费且认为不合理,保留凭证,拨打银行官方客服(如工行95588),要求退费,若无效,可向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12378)投诉。主张格式条款无效
根据《民法典》第496条,银行提供的服务协议属于格式合同,若未对收费条款进行显著提示,该条款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建议参考:
办网银前,一定要问清三句话:
- “开通网银本身收不收费?”
- “如果配U盾,多少钱?能不能不要?”
- “以后有没有年费或管理费?”
能只用手机银行的,优先用手机银行——大多数银行的手机App功能已完全覆盖网银,且更安全便捷,还完全免费。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银行不得强制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条件。《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当对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服务项目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在价外收取任何未标明的费用。《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采取合理方式提示对方注意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等与对方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
鼓励银行提供免费的电子渠道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银行卡办网银要多少钱”?答案很明确:开通服务本身,不该花钱!
真正可能产生的费用,只是安全工具的工本费,且必须事先告知、自愿选择。
别被“专业版”“高级功能”这些话术忽悠了,你有权选择最基础、最省钱的方案。
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掌握一点法律常识,就能避免被“温水煮青蛙”式收费。
下次去银行,记得挺直腰板,问清楚每一笔钱的去向——毕竟,你的每一分钱,都值得被尊重。
银行卡办网银要多少钱?别花冤枉钱,一文说清所有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免费是常态,收费需理由,知情权和选择权,永远在你手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