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催收电话真的会打给亲戚朋友吗?
明明自己借了网贷,结果某天爸妈接到了陌生来电,对方语气强硬地说“你儿子欠钱不还,再不处理就要起诉了”?或者正上班时,同事突然提醒你:“刚有个电话找你,说你信用卡逾期,还问你住哪儿。”
听到这些,是不是瞬间心跳加速、冷汗直冒?别慌,这并不是个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网贷逾期后,催收电话竟然打到了家人、朋友甚至同事的手机上。那么问题来了——网贷逾期,催收到底能不能打给其他人?法律允许吗?
逾期后,催收为什么能联系到别人?
首先得明白,你申请网贷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授权”了平台获取你的通讯录信息。大多数网贷App在安装或注册时,会请求“访问通讯录”“读取通话记录”等权限,很多人为了快速通过审核,点了“同意”。
这一“同意”,就等于把手机里存的亲人、朋友、同事的联系方式,一并交了出去。
一旦你逾期,平台或第三方催收公司就会利用这些信息,开始“多维度施压”——
他们不是直接找你,而是先打给你爸妈、兄弟姐妹、甚至前男友/前女友,用“亲情牌”“社会压力牌”逼你还钱。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你不怕,但你父母怕;你不急,但同事知道了会尴尬。
这种行为,合法吗?
重点来了:催收可以联系第三方,但必须有限度!
根据我国《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任何机构或个人在处理他人个人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也就是说,催收可以尝试通过你预留的紧急联系人找到你,但绝不能:
- 频繁骚扰他人;
- 泄露你的债务信息;
- 侮辱、威胁、恐吓第三方;
- 冒充公检法或律师进行虚假恐吓。
可现实是,很多催收为了施压,根本不管这些,他们会说:“你弟弟欠了5万,再不还就上门抓人!”“你们单位领导已经知道了,小心影响工作!”
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
你有权说“不”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频繁接到催收电话,甚至被辱骂、威胁,
你不是只能默默承受。
你可以明确告诉对方:“我不是债务人,请停止联系我。”
如果对方继续骚扰,保留通话记录、短信截图,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或公安机关投诉。
更关键的是,从现在起,尽量避免在网贷平台授权通讯录权限。
哪怕审批慢一点,也要守住隐私底线,毕竟,你的债务是你自己的,不该让无辜的人替你承受压力。
✅ 建议参考:
- 逾期后主动沟通:如果实在还不上,第一时间联系平台,尝试协商延期或分期,避免催收升级。
- 关闭通讯录授权:卸载不必要的网贷App,检查手机权限设置,关闭“通讯录访问”权限。
- 家人提前打预防针:如果已经逾期,提前告知家人可能接到电话,避免他们被吓到或被骗。
- 遭遇骚扰果断维权:录音、截图、投诉一条龙,别怕麻烦,你的隐私权值得被保护。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频繁致电债务人及其关联人,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不得使用恐吓、侮辱等不当手段。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催收越界,把压力转嫁给无辜的亲人朋友。
你要知道,法律从未允许催收“株连式”施压,你的债务由你承担,但你的家人不该成为催收的“人质”。
面对骚扰,别沉默,用法律武器守住底线,也用理性态度面对问题。
毕竟,真正的解决之道,从来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合法应对。
欠债要还,但尊严和家人的安宁,同样值得守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