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后收到广深律所发信息,是真的还是套路?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半夜手机“叮”一声,一条短信跳出来:“尊敬的客户,您在某某平台的借款已严重逾期,现由广深律师事务所依法介入处理,请于24小时内联系律师解决,否则将启动诉讼程序。”——看着落款是“广深律所”,名字听着还挺正规,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真的要被起诉了?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网贷逾期后收到“广深律所发信息”,到底是合法催收,还是新型套路?
我们得明确一点:正规的法律催收是存在的,但必须符合法定程序。一些大型网贷平台在用户长期逾期后,确实会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催收,但这种委托,不是随便一个“广深律所”就能发短信威胁你的。
关键问题来了:你收到的这条信息,是真的律所发的吗?
“广深律所”听起来像是广州和深圳的合称,但实际上,我国律师事务所的命名有严格规定,必须是“地名+字号+律师事务所”的格式,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中伦(深圳)律师事务所”等。“广深律所”这个名称本身就不合规,极大概率是虚构或冒用名义。真正的律师函或法律通知,绝不会通过短信简单一句话就“威胁起诉”,正规流程是:平台先进行内部催收,再委托律所发正式《律师函》或《催告函》,通常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当面送达,内容包含案由、金额、法律依据、联系方式、律所盖章等完整信息,而那种“24小时内不联系就起诉”的短信,99%是第三方催收公司冒用律所名义进行施压,属于违规催收。
更严重的是,有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广深律所”这类模糊名称,伪造律师身份,诱导你加微信、QQ,然后以“协商撤诉”“减免利息”为由收取“手续费”“保证金”,这就是典型的电信诈骗。
那如果真是律所介入,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别被吓住。逾期确实违约,但权利也有边界,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催收不得骚扰、恐吓、侮辱或泄露你的个人信息。
第二,核实信息真伪。拿到所谓“律师通知”后,第一时间通过114、当地司法局官网或全国律师执业信息查询平台,核实律所是否存在、律师是否真实执业。
第三,保留证据。所有短信、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都保存好,一旦遭遇暴力催收或诈骗,这些是维权的关键。
建议参考:
如果你真的网贷逾期,又收到类似“广深律所发信息”的通知,建议你这样做:
- 冷静对待,不盲目转账或加陌生联系方式;
- 主动联系贷款平台官方客服,确认是否真的委托了律所;
- 如确认为虚假信息,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银保监会、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 若确实面临诉讼,及时咨询正规律师,争取协商还款或法律援助。
真正的法律程序从不靠一条短信吓人,而是用证据和程序说话。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通过恐吓、威胁、侮辱等方式催收,不得冒用司法机关或律师事务所名义进行催收。《律师执业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
律师承办业务,应当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签订书面委托合同。任何以个人或虚构机构名义发送催收信息的行为均属违法。
小编总结:
“网贷逾期广深律所发信息”——听起来吓人,细究却漏洞百出。真正的法律介入,从来不会藏在一条群发短信里。面对逾期,我们既要正视责任,也要警惕“李鬼”趁虚而入。别让焦虑蒙蔽了判断,更别让一条假信息,把你推入二次陷阱。合法的事,经得起查;真实的人,不怕你核实。保持清醒,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才是应对逾期最稳妥的方式。
网贷逾期后收到广深律所发信息,是真的还是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