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林收益多少?普通人投进去的钱,真的能拿回来吗?
你有没有接过那种电话?“先生,我们这边有个高收益理财项目,年化12%起步,保本保息,您要不要了解一下?”听起来是不是很心动?尤其是当你手头有点闲钱,又不想放银行吃那点可怜的利息时,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简直让人难以拒绝,而说到这类高收益理财,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善林金融。
可问题是,善林收益多少?当初宣传的12%、15%甚至更高的年化收益,真的兑现了吗?更重要的是,你投进去的钱,现在还能拿回来吗?
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件事:善林金融不是普通的理财公司,它早已被定性为非法集资平台,2018年,善林金融因涉嫌集资诈骗被警方立案调查,创始人周伯云投案自首,涉案金额高达600多亿元,波及全国数百万投资人,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一场席卷全民的金融风暴。
当初它凭什么吸引那么多人?答案就是——高收益诱惑,他们打出“稳赚不赔”“高回报低风险”的旗号,用年化10%以上的收益吸引中老年人、普通工薪阶层,甚至退休职工把养老金都投了进去,很多人一听“善林”两个字,还以为是慈善机构,觉得靠谱,结果掉进了精心包装的陷阱。
可现实是,所谓的高收益,根本不是靠真实投资赚来的,而是用后来投资者的钱,去支付前面人的利息——典型的“庞氏骗局”,一旦新资金流入放缓,整个资金链立刻断裂,2018年崩盘后,无数人血本无归,有人哭着说:“我一辈子的积蓄,就这么没了。”
到现在,善林案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清退进展如何?根据法院公布的信息,部分资产已被查封、拍卖,用于偿还投资人,但清退比例极低,多数人只拿回了本金的10%-30%,有些人甚至一分未得,而当初承诺的“高收益”,更是从未真正兑现过——你看到的收益,只是账面上的数字,根本没法提现。
说到这里,你可能还会问:那现在还有人宣传善林的收益吗?很遗憾,依然有,一些网络论坛、微信群里,仍有人打着“善林后续回款”“内部渠道优先兑付”的幌子继续行骗,他们利用投资人急于拿回钱的心理,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结果又是二次收割。
面对“善林收益多少”这个问题,最真实的答案是:没有收益,只有风险,那些看似诱人的数字,不过是骗局的诱饵。真正的理财,从来不会承诺“稳赚不赔”,更不会用超高收益来吸引普通人。
📌 建议参考:如何避免落入“高收益”陷阱?
- 凡是承诺“保本高收益”的,一律警惕,收益越高,风险越大,银行大额存单年化才3%左右,你凭什么相信别人能给你12%?
- 查清平台资质,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证监会、银保监会官网查询机构是否持牌经营。
- 不轻信熟人推荐,很多骗局都是“熟人拉熟人”,一旦陷入,不仅亏钱,还伤感情。
- 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哪怕真有靠谱项目,也不要All in。
- 及时报警维权,一旦发现平台异常,停止投资并保留合同、转账记录,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
📚 相关法条参考:
-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十五条: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政府不兜底,不刚兑。
-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 小编总结:
“善林收益多少”这个问题,不该问“能赚多少”,而该问“能亏多少”,那些年化12%、15%的数字,不过是画出来的饼,看得见,吃不着,真正的财富增长,靠的是理性、耐心和合法合规的路径。高收益的背后,往往是高风险,甚至是骗局的深渊。
如果你或身边人曾投资善林,建议尽快联系当地经侦部门了解清退进展,但不要再轻信任何“补救回款”的二次收费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
理财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守住本金,才是最大的收益。
善林收益多少?普通人投进去的钱,真的能拿回来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