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什么时候发?搞不清时间,小心白忙一年!
年底一到,办公室里聊得最多的话题不是年终总结,而是——年终奖什么时候发?
这可不是闲聊八卦,而是真金白银的事,有人盼着年终奖还房贷,有人指望它给爸妈买年货,还有人盘算着靠这笔钱开启春节旅行,可偏偏,公司迟迟不发,公告不贴,邮件不回,HR也含糊其辞……这时候,你是不是也忍不住想问:年终奖到底什么时候该到账?法律有没有明确规定?
先说结论:法律没有统一规定年终奖必须在某月某日发放,但不代表公司可以随便拖、任性不发,甚至说没就没。
年终奖,听起来像“福利”,但在实际司法判例中,它早就不只是“老板高兴给点”的额外奖励了。一旦公司通过劳动合同、规章制度或历年惯例明确承诺发放年终奖,这就可能构成“劳动报酬”的一部分,员工就有权依法主张。
举个例子:
小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干了三年,每年1月15日左右都会收到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的年终奖,今年公司业绩下滑,HR在年会后悄悄说:“今年没有年终奖了。”小李懵了——难道三年的“惯例”说没就没了?
答案是:不一定合法。
如果公司过去每年都按时发,且内部文件或口头承诺形成“稳定预期”,法院很可能会认定年终奖已构成薪酬体系的一部分,单方面取消,涉嫌变相降薪,违反《劳动合同法》。
年终奖什么时候发才合理?
这得看“约定”二字。
有合同约定的,按合同来
如果劳动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年终奖于次年1月20日前发放”,那公司就必须履约,晚发、少发、不发,都是违约。有公司制度的,按制度走
有些公司在《员工手册》或《薪酬管理制度》中规定了年终奖发放时间和条件,绩效考核结束后30日内发放”,只要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公示,员工签收过,就具有法律效力。没约定?看“惯例”
这是最常见也最容易出纠纷的情况,如果公司连续多年都在春节前发年终奖,突然某年不发或拖延,员工完全可以主张“形成事实上的发放惯例”,要求公司合理解释或依法补偿。
特别提醒:年终奖不是“红包”,不是“施舍”,而是劳动价值的体现。
尤其对于销售、技术、管理岗位,年终奖往往占全年收入的很大比重,如果公司用“经营困难”“效益不好”当借口随意克扣,员工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维权。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为年终奖迟迟不发而焦虑,建议你这样做:
- 先查合同和公司制度:翻出劳动合同、入职offer、员工手册,看有没有关于年终奖的条款。
- 保留历年发放记录:银行流水、个税APP记录、公司邮件通知,都是有力证据。
- 主动沟通,书面确认:可以礼貌地向HR或直属领导询问发放时间,最好通过邮件或企业微信留下文字记录。
- 若遭遇无理拒发,及时维权:收集证据后,可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注意:仲裁时效为离职后一年内,别拖太久。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
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第十一条
变更劳动合同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实际履行了口头变更的劳动合同超过一个月,且变更后的劳动合同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政策以及公序良俗,当事人以未采用书面形式为由主张劳动合同变更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此条可支持“惯例发放”形成事实约定)
小编总结:
年终奖什么时候发?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定日期”,但有“约定”和“惯例”撑腰。
别被公司一句“今年没有”就打发了。你付出了一整年的努力,年终奖不该是可有可无的“惊喜”,而应是值得期待的“应得”。
搞清楚公司有没有承诺、有没有先例、有没有制度,手里有证据,心里才有底气。
沉默是吃亏的开始,维权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年终奖励。
这个冬天,愿每一份辛苦,都不被辜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