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酒托?你以为是缘分,其实是精心设计的陷阱!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加了个新朋友,聊得火热,对方主动约你去酒吧小酌一杯,说要“见个面,认识一下”,你心里一暖,觉得这人挺真诚,于是欣然赴约,结果一坐下,点了几杯酒,账单一出来——好家伙,几千块没了!更离谱的是,那位“朋友”喝了几口就借口有事溜了,留下你一个人面对服务员微笑的脸和空荡荡的钱包。
如果你遇到过这种情况,恭喜你,可能已经被“酒托”盯上了。
那到底什么是酒托?酒托就是一种以恋爱交友为幌子,诱导他人到特定场所高额消费酒水的诈骗行为,他们通常伪装成温柔体贴的异性,在社交软件、婚恋平台甚至短视频平台上主动搭讪,迅速建立亲密关系,然后以“见面吃饭”“庆祝相识”等理由,将你约到指定酒吧或餐厅。
真正的陷阱,从你踏进那家店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这些场所往往和酒托团伙有“合作”关系,他们提供的酒水价格虚高得离谱,一杯成本十几块的饮料,能卖到几百甚至上千,而酒托每拉一个人进去消费,就能从店家拿到高额提成,更有甚者,酒托团伙还会安排“托儿”在店里假装顾客,营造热闹氛围,让你放松警惕,不知不觉就点了高价套餐。
最让人寒心的是,酒托利用的不是你的钱包,而是你对感情的期待。
他们用甜言蜜语包装谎言,用“温柔”掩盖算计,你以为遇见了心动的人,其实对方心里只盘算着你还能点几瓶酒。这种行为,早已不是简单的“宰客”,而是披着情感外衣的诈骗。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被骗后因为羞于启齿,选择沉默,骗子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才敢肆无忌惮地作案。你越沉默,他们就越猖狂。
✅ 遇到酒托,该怎么办?这里给你几点建议参考:
警惕“太顺利”的感情:如果刚认识就对你嘘寒问暖、频繁示好,还主动约你去消费场所,一定要提高警惕。真正的感情不会急着把你往高价酒吧带。
消费前先查价格:进店后第一时间看酒水单,尤其是英文酒名或看不懂的“特调”,一定要问清楚价格。模糊消费是酒托最常用的套路。
保留证据,及时维权: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消费小票等,一旦发现被骗,立即报警,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不要因羞耻而沉默:被骗不是你的错,骗子利用的是人性的善良,而不是你的愚蠢。勇敢站出来,才能让更多人避免上当。
选择公共场所初次见面:第一次见面,建议选在咖啡馆、公园等人多的地方,避免直接进入封闭、高消费的娱乐场所。
📚 相关法条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若商家与酒托合谋虚构服务价格、诱导消费,还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或价格欺诈,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消费者有权要求三倍赔偿。
“酒托”不是偶然的宰客,而是一整套精心设计的情感骗局。它利用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把信任变成牟利的工具,我们不能因为一次被骗就关闭心门,但一定要学会在温柔中保持清醒。
真正的感情从不急于消费你,而是愿意和你共担风雨。下次再有人约你去酒吧“谈心”,不妨先问一句:“能不能换个地方?我更喜欢喝奶茶。”
保护好自己的钱包,更要保护好自己的心。
你值得被真诚对待,而不是成为别人酒杯里的“猎物”。
——别让“酒托”,浇熄了你对爱的期待。
什么是酒托?——你以为是缘分,其实是精心设计的陷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