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普法百科> 正文内容

什么是小微企业?90%的人都搞错了!

合飞律师3个月前 (08-01)普法百科6

你有没有想过,每天刷到的创业新闻、政府补贴政策、税收优惠通知里反复提到的“小微企业”,到底指的是什么?是员工少就算?还是营业额低就是?很多人一听“小微”,就觉得是“小打小闹”的生意,其实不然,咱们就来掰扯清楚——什么是小微企业,它可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简单。

先说个真实案例:老王开了一家社区便利店,雇了3个员工,年收入大概80万,他一直觉得自己就是“小微企业”,结果去年申请税收减免时被驳回了,为什么?因为他只凭感觉判断,没搞懂“小微企业”是有明确定义的,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什么是小微企业?90%的人都搞错了!

那到底什么是小微企业?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小微企业不是按“感觉”来定的,而是有一套量化标准,主要看三个维度:从业人员数量、营业收入、资产总额,不同行业标准还不一样。

  • 工业类企业:从业人员 ≤ 300人,且营业收入 ≤ 2000万元,才能算小微企业;
  • 零售业:从业人员 ≤ 50人,且年营业收入 ≤ 500万元;
  • 餐饮业:从业人员 ≤ 100人,营业收入 ≤ 1000万元。

看到没?不是你开个小店就是小微企业,也不是公司名字带“小”就是,它是一套国家认定的标准,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享受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社保减免等政策红利。

更重要的是,“小微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不是一回事!很多人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小规模纳税人是税务概念,主要看年销售额是否超过500万;而小微企业是企业规模划分,涉及人社、财政、税务等多个部门,搞混了,可能错失一大笔补贴。

举个例子:一家科技公司有45名员工,年收入900万,属于“小型企业”而非“微型企业”,但如果它符合“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条件(比如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00万),依然可以享受所得税减按5%征收的优惠,这说明:即使不是“微型企业”,只要符合政策口径的“小微企业”标准,依然能受益

近年来,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比如2023年出台的“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延续政策”,明确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再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实际税率低至5%!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但问题来了——很多老板根本不知道自己符不符合条件,白白错失机会,有的企业明明达标,却因为不会申报、资料不全而被拒,更有的被中介忽悠,花了几千块代办,结果发现本来自己就能办。


建议参考: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企业是不是小微企业,建议做三件事:

  1. 对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查你所在行业的具体指标;
  2. 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小微企业名录库”,输入企业信息一键查询是否被纳入;
  3. 咨询当地工信部门或税务所,获取权威认定,避免误判。

别嫌麻烦,搞清楚这一步,可能帮你省下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成本。


相关法条参考:

  • 《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人员规模、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综合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 《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明确16个行业门类的划型标准,是认定小微企业的核心依据。

  •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2023年第6号):
    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小编总结:

“小微企业”不是标签,而是一把钥匙——打开政策支持、融资通道、税收减免的大门,它有标准、有门槛、有红利,但前提是你要先搞懂它。别再凭感觉判断,别再被术语绕晕,花十分钟查一查标准,可能换来一年几十万的实惠,创业不易,每一分支持都值得认真对待。合规认定,才能合法受益,你,真的了解自己的企业吗?

什么是小微企业?90%的人都搞错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1291735.html

什么是小微企业?90%的人都搞错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