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什么时候?别再搞混了,这才是真正的年味时间表!
你有没有发现,每年一进腊月,朋友圈就开始刷“快过年啦”?可有人说是腊月二十三,有人坚持要等除夕才叫过年,还有人干脆把元旦当春节……那么问题来了:春节到底是什么时候?
别急,今天咱们就用法律视角+人情温度,把这个问题掰扯清楚。
从法律和官方定义来看,“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春节放假3天,即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正月初一才是法定意义上的“春节”第一天。
但为什么大家总觉得“小年”就开始过年了呢?
这就得说到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了。春节从来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段“周期”,从小年(北方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祭灶开始,到除夕守岁,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收尾,整整半个多月,都是“年”的节奏,我们说“回家过年”,往往指的是从腊月二十七八开始准备,直到正月初五甚至更晚才返程——这个“年”,是情感的延续,是家庭的团聚,是烟火气的累积。
春节是正月初一;但在中国人心里,春节是从“想家”那一刻开始的。
你有没有在腊月二十三听到妈妈说:“该扫房啦,准备过年了”?那一刻,年就已经悄悄来了,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拜大年……这些仪式不是冷冰冰的日历标注,而是热腾腾的生活记忆。法律定义的是假期,而文化定义的是归属。
也正因如此,国家才会把除夕纳入春节假期调休范围,虽然除夕 technically(技术上)还不算“春节”,但谁能说那天不是“年”呢?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倒数迎接新年的那一刻,情感的高潮早已超越了日历的界限。
建议参考:
如果你在安排春节行程、写文案、做活动策划,记住两个时间点:
- 法定春节 = 正月初一,这是官方口径,适用于合同、公告、政策解读等正式场景;
- 民俗春节 = 从小年到元宵,这是大众认知,适用于品牌营销、情感传播、内容创作等人文场景。
灵活运用这两个维度,才能既合规又走心。
相关法条参考: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644号)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注:尽管除夕常被纳入调休假期,但法定节假日起始日仍为正月初一。
小编总结:
春节是什么时候?答案是:法律上,是正月初一;情感上,是从想念家的那一刻开始。
我们不必非得在“哪天才算过年”上争个对错,因为春节的本质,从来不是日历上的一个点,而是一段被亲情浸润的时光。它始于灶王爷上天,盛于年夜饭的热气,延续到元宵灯会的笑语。
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心系团圆,年,就在你身边。
别再纠结“春节是什么时候”了——当你开始想家,年,就已经来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