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皮包公司?听起来像卖包的,怎么还跟诈骗扯上关系?
你有没有在新闻里听过“这是一家皮包公司”?或者朋友提醒你:“别信那家公司,一看就是皮包公司!”
可你心里犯嘀咕:皮包公司到底是啥?难道真是卖皮包的?还是说,它根本就不是正经公司?
咱们就来揭开“皮包公司”的神秘面纱,别急,咱不整法律条文堆砌,用大白话,把这件事给你讲得明明白白。
什么是皮包公司?它不违法,但很危险
“皮包公司”这个词,其实不是法律术语,而是民间用来形容那些“看起来像公司,实际上啥都没有”的空壳企业。
顾名思义——“皮包”,就是拎个包就能办公,没固定办公场所、没员工、没实缴资本、没真实业务。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营业执照,但无实际经营。
你可能会问:“有执照不就合法吗?”
没错,注册公司本身是合法的,但问题在于——皮包公司往往被用来干不合法的事。
- 虚开发票、偷税漏税;
- 假装合作,骗你签合同收定金,然后人间蒸发;
- 洗钱、转移资产,甚至成为诈骗团伙的“马甲”。
说白了,皮包公司就像一个“壳”,有人拿它当遮羞布,干尽见不得光的勾当。
皮包公司长啥样?教你几招识破
想知道一家公司是不是皮包公司?别光看它名字起得多高大上,重点看这几条:
注册地址是“集中办公区”或“虚拟地址”
很多皮包公司注册在写字楼的“共享工位”或某个产业园的托管地址,你真去现场?门都找不到。法人或股东频繁变更,甚至“挂名”
有些人身份证被冒用,莫名其妙就成了某公司法人,这背后往往藏着黑产链条。公司成立时间短,但交易额巨大
刚注册一个月,就敢跟你签几百万的合同?小心!这可能是“快闪公司”,做完一单就注销。官网简陋、联系方式只有一个手机号
正经公司至少有座机、邮箱、企业公众号,皮包公司?微信昵称都可能是“诚信合作张总”。查不到社保缴纳记录、无实际办公照片
用“天眼查”“企查查”一搜,员工人数为0,社保缴纳人数为0——基本可以拉黑了。
为什么皮包公司屡禁不止?
你可能会问:既然这么危险,为啥还能注册成功?
因为法律允许注册公司门槛低,这是为了鼓励创业、优化营商环境。
但现在,有些人把“便利”变成了“漏洞”。
- 用他人身份注册“空壳公司”;
- 借用地址托管服务“合法化”注册;
- 利用电子营业执照快速开票……
监管难,追踪更难,等你发现被骗,公司早就注销,法人失联,钱追不回来。
遇到皮包公司怎么办?建议收藏
如果你怀疑合作方是皮包公司,千万别急着打款或签合同!建议你这样做:
✅第一步:查!
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企查查”查它的注册信息、行政处罚、司法风险、经营异常。
✅第二步:验!
要求对方提供办公地址、实地走访,看看是不是真有团队在运作。
✅第三步:留证据!
所有沟通记录、合同、转账凭证都要保存,万一出事,这些都是维权关键。
✅第四步:咨询专业律师
如果已经受骗,别自己硬扛,第一时间找律师介入,看能否通过民事诉讼或刑事报案追回损失。
相关法条参考(别嫌枯燥,关键时刻能救命)
虽然“皮包公司”不是罪名,但它涉及的行为可能触犯以下法律:
- 《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
-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 《公司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取得公司登记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
-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账簿或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构成偷税的,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
“皮包公司”不是公司,而是一种危险的工具,它披着合法外衣,干着违法勾当。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所有小微企业,但必须提高警惕,学会识别风险。
记住一句话:“执照齐全≠值得信任,名字响亮≠实力雄厚。”
做生意,别光看表面,多查、多问、多核实,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下次再听到“皮包公司”,你不仅知道它是什么,更能一眼识破它的真面目。
保护好自己的钱包,从搞懂“什么是皮包公司”开始。
本文由资深律师团队原创撰写,内容结合实务经验与法律解读,旨在普及法律常识,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是皮包公司?听起来像卖包的,怎么还跟诈骗扯上关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