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了收到短信威胁怎么办?是不是真的要坐牢?
有不少朋友私信我,说自己因为一时周转不灵,网贷逾期了,结果手机突然开始频繁收到各种“恐吓式”短信:“再不还钱就上门抓人!”“已移交警方立案,马上要刑事拘留!”“你已被列入失信名单,子女不能上重点学校!”……一条比一条吓人,搞得人心惶惶,连觉都睡不好。
我先说一句定心话:这些短信,99%都是虚假威胁,甚至可能是违法催收的手段。你不需要恐慌,更不需要被吓到去借钱还贷,我就以一个执业多年的律师身份,给你讲清楚——网贷逾期了,到底该怎么办?收到威胁短信,又该如何应对?
网贷逾期≠犯罪,别被“恐吓”骗了
很多人一听到“逾期”就紧张,生怕自己“犯法”。但你要明白:网贷逾期本质上是民事纠纷,不是刑事案件。你没按时还钱,属于违约行为,债权人(平台或催收公司)可以依法追讨,但绝不能动用“坐牢”“通缉”“逮捕”这种字眼来吓唬你。
记住一句话:只要不是恶意骗贷、伪造身份、卷款跑路,单纯的逾期不构成犯罪。所谓“移交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大多数是催收公司为了施压编出来的“话术”。
哪些短信内容涉嫌违法?
根据《民法典》和《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等相关规定,催收行为必须合法、文明、适度,以下几种短信内容,不仅不合法,你还完全可以举报!
- 人身威胁类:“再不还钱就砍你手”“去你家泼油漆”——这是赤裸裸的恐吓,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 侮辱诽谤类:“老赖”“人渣”“全家不得好死”——侵犯你的人格尊严,构成名誉侵权。
- 骚扰第三方:给你家人、朋友、同事发短信或打电话——严重侵犯你的隐私权。
- 虚假陈述类:“已立案”“要坐牢”“上黑名单影响子女”——制造恐慌,属于误导性信息。
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合法催收的边界,属于“软暴力”催收,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收到威胁短信,你应该怎么做?
别慌,按步骤来,保护自己最重要。
- 保留证据:把所有威胁短信、电话录音、微信聊天记录全部保存下来,这是日后维权的关键。
- 不要回应威胁:别跟对方对骂,也别被吓住立刻还款,冷静应对,避免情绪化决策。
- 拉黑号码:如果是骚扰电话或短信,直接拉黑,合法催收不会只靠发短信吓人。
- 向平台投诉:如果短信来自贷款平台合作的催收公司,立即向平台官方客服投诉,要求停止不当催收。
- 向监管部门举报:可拨打1236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热线)或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进行投诉。
- 必要时报警:如果对方有明确的人身威胁、跟踪、骚扰行为,立即拨打110,警方会依法处理。
逾期了,真正该做的事是什么?
与其被吓到乱还款,不如理性面对问题。
- 梳理债务:列出所有逾期平台、金额、利率、还款期限,做到心中有数。
- 主动沟通:联系平台说明情况,尝试协商延期还款、分期还款或减免部分利息,很多平台在你主动沟通后,反而愿意给出宽限方案。
- 避免以贷养贷:不要再借新贷还旧债,那只会越陷越深。
-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债务压力过大,可以咨询正规的债务协商机构,或向律师寻求法律支持。
✅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经历网贷逾期和催收骚扰,请务必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操控。
合法的债务要还,但违法的催收必须抵制。
你可以这样操作:
👉 保存所有威胁信息 → 👉 向贷款平台投诉 → 👉 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 → 👉 必要时报警或寻求法律援助。
你不是孤立无援,法律站在你这边。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第14条:
催收过程中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语言,不得骚扰无关第三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10日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刑法》第293条之一(催收非法债务罪):
使用暴力、胁迫、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侵入他人住宅或恐吓、跟踪、骚扰他人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网贷逾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恐惧蒙蔽了判断。
那些满天飞的“坐牢警告”“子女受限”短信,99%是唬人的伎俩。
你要做的,不是慌张还款,而是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理性面对债务。
合法催收会讲道理,违法催收才靠吓人。
你有权利被尊重,也有权利寻求帮助。
别让一条短信,毁掉你的生活节奏。
稳住心态,依法应对,一切都会好起来。
—— 一位懂法也懂你心情的律师朋友
网贷逾期了收到短信威胁怎么办?是不是真的要坐牢?,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