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了,网贷没还完,家人会被追债吗?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人因为网贷逾期,最后不幸离世,这笔债务会不会像“幽灵”一样缠上他的家人?这听起来像极了影视剧里的情节,但现实中,这样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很多人辛辛苦苦打拼,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或意外击垮,而身后留下的,除了亲人的泪水,还有那一堆冰冷的催收短信和未结清的网贷账单。
那么问题来了:网贷逾期了人死了,还会影响后人吗?
我们先说结论:一般情况下,家人不会“自动”背负债务,但也不是完全“安全脱身”,关键要看有没有遗产,以及家人是否自愿或被动地卷入了债务处理中。
债务不会“自动继承”,但遗产会“优先还债”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一个人去世后,其生前债务并不会直接“转移”给配偶、子女或父母,也就是说,子女不必然要为父母的网贷负责,夫妻之间也不一定“共债共还”——除非这笔债务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但这里有个重要前提:如果死者留有遗产,这些遗产必须优先用于清偿债务,死者名下有一套房、一辆车、一笔存款,那么这些财产在分配给继承人之前,必须先用来还清合法的债务,包括网贷。
举个例子:老王生前借了8万元网贷,逾期未还,他去世后留下一套价值100万的房子,他的儿子小王作为唯一继承人,想继承这套房,但银行或网贷平台有权要求先从房产价值中扣除8万元债务,剩下的92万才能归小王所有。如果小王不想还钱,可以选择放弃继承,那他就不用承担这笔债务。
哪些情况会让家人“被动背债”?
虽然法律上不强制子女还父母的债,但现实中,有些情况会让家人“不得不”面对债务压力:
共同借款人或担保人
如果你在父母的网贷合同上签了字,做了担保人,那你就成了“连带责任人”,人走了,债还在,平台可以直接找你追偿。签字即担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使用了家人的身份信息贷款
有些人为了多头借贷,会用配偶或子女的身份注册网贷平台,这种情况下,虽然实际用钱的是死者,但法律上债务人是你的家人,平台会直接向“名义借款人”追债,黑锅背得莫名其妙,但法律可不管你是真借还是被冒用。继承了遗产却拒绝还债
如果你继承了房子、存款等财产,又拒绝用这些财产还债,债权人可以起诉你,法院一旦判决,你不仅可能被强制执行,还可能被列入失信名单。
催收骚扰家属?违法!
更让人心寒的是,一些网贷平台或第三方催收公司,在借款人去世后,依然对家属进行电话轰炸、短信威胁,甚至造谣诽谤,说什么“不还钱就让你坐牢”“子孙后代都别想好过”……这些行为已经严重违法!
根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催收不得骚扰、恐吓、侮辱他人,尤其是对已故者的家属进行精神压迫,属于典型的侵权行为。你可以录音、截图,然后报警或向银保监会投诉,这些都不是小事。
✅ 建议参考:
如果你身边有人因网贷问题离世,建议你这样做:
- 第一时间确认债务情况:查清有哪些平台借款、金额多少、是否有担保或共借人。
- 不要轻易答应还款:除非你是担保人或共同借款人,否则没有法律义务替他还。
- 谨慎处理遗产:如果不想承担债务,可以书面声明“放弃继承”。
- 保留证据,应对骚扰:对催收电话录音,保存短信、微信记录,必要时走法律程序维权。
- 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律师或法律援助机构,避免被忽悠“人死债销”或“子债父偿”这类伪常识。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第十三条:
催收人员不得对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进行催收或骚扰,不得使用恐吓、威胁、侮辱等不当手段。
人死债不烂,但债不“传家”,网贷逾期后借款人离世,家人是否受影响,关键看三个字:有没有遗产,是不是共借,有没有签字担保,法律保护的是公平,不是无底线的追债,我们不该让一个家庭在失去亲人的同时,再被债务的阴影压垮。
你不必为别人的错误买单,但也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面对催收,别慌、别怕、别乱签字,沉默不是软弱,理性才是最强的盾牌。
生命已逝,债可清算,但亲情不该被金钱绑架,愿每一个背负压力的人,都能被法律温柔以待。
人走了,网贷没还完,家人会被追债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