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判决书短信是真的吗?收到这种短信别慌,先搞清真相!
你有没有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内容写着:“您因网贷逾期未还,法院已下达判决书,请于三日内处理,否则将强制执行!”?那一刻,心跳是不是瞬间加速?手心冒汗?脑子里闪过“坐牢”“失信人”“家里被查封”各种可怕画面?
别急,先冷静下来——这种“网贷逾期判决书短信”绝大多数都是假的!
我们每天处理大量咨询,发现很多负债人被这类短信吓得六神无主,甚至有人因此被骗走“手续费”“解冻费”几千上万,咱们就从法律角度,掰开揉碎讲清楚:这类短信到底靠不靠谱?法院真的会这样发判决书吗?你到底有没有被起诉?
法院从不通过短信发送判决书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骗子钻空子的地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院送达法律文书,尤其是判决书,必须依法进行,方式包括:直接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绝不会通过短信、微信、QQ等方式发送正式判决。
你想啊,判决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关系到一个人的财产、信用甚至人身自由,怎么可能用一条短信就搞定?如果真被法院判决了,你一定会收到法院的正式传票、开庭通知,甚至有工作人员电话联系你或上门送达。
凡是声称“已判决”“立即执行”“三日内处理”的短信,基本可以断定是催收手段,甚至是诈骗信息。
为什么会有这种短信?谁在发?
这类短信通常来自几个渠道:
- 第三方催收公司:网贷平台逾期后,会把债务外包给催收机构,为了施压你还款,他们可能伪造“法院判决”“执行通知”等话术,制造恐慌情绪。
- 诈骗团伙:专门盯着负债人群,用“判决书”“冻结账户”“列入黑名单”等关键词诱导你点击链接、添加微信、支付“保证金”或“撤销费”。
- 信息泄露后的精准诈骗:你的借款信息可能被非法买卖,骗子知道你借了哪家平台、欠多少钱,发短信显得“很真实”,更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真正的法院不会催你交钱,更不会让你扫码或转账处理“判决”。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真的被起诉?
如果你真担心,别靠短信判断,用这三招自查最靠谱:
- 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或“人民法院公告网”,输入你的姓名和身份证号,查是否有你的案件记录。
- 拨打当地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电话,提供身份信息,询问是否有立案或开庭通知。
- 查看是否收到过法院邮寄的材料,应诉通知书》《传票》《起诉状副本》等。没收到这些,基本就没被正式起诉。
真正的司法程序是严肃、公开、可查的,不会偷偷摸摸发条短信就判你败诉。
如果真的被起诉了,该怎么办?
别怕,就算真被起诉,也有应对方法,网贷纠纷属于民事案件,不会坐牢,但可能面临还款+利息+诉讼费的责任。
你可以:
- 出庭应诉,主张利率过高、砍头息、暴力催收等问题;
- 申请调解,协商分期或减免;
- 如果确实困难,可向法院说明情况,争取宽限期。
关键是要积极应对,而不是被一条短信吓得乱了阵脚。
✅ 建议参考:
一旦收到“网贷逾期判决书短信”,请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
送达诉讼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者盖章。短信不属于法定送达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六条:
人民法院可以采取直接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等方式,未授权通过电子通讯工具发送判决书。《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网贷逾期判决书短信是真的吗?”答案很明确:假的居多,真的一般你早就知道了。
法院不会用短信判你败诉,更不会让你扫码交钱“撤销判决”。
面对这类信息,保持冷静、查证渠道、拒绝转账,是保护自己的第一道防线。
负债不可怕,恐慌才最危险。了解法律、认清真相,你才能走出困境,重获安心。
真正的法律,从不藏在一条短信里;真正的解决之道,也从不靠恐慌和转账。
网贷逾期判决书短信是真的吗?——收到这种短信别慌,先搞清真相!,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