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的收入纳税多少?月薪过万到底要交多少钱税?
“我这个月工资到手1万,怎么感觉扣了不少税?”或者刚拿到offer,HR说“税前月薪1万”,心里就开始盘算:“那我实际能拿到手的到底有多少?”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涉及个税起征点、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等多个变量,咱们就来掰扯清楚——1万的收入纳税多少?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复杂的个税问题讲明白。
先说结论:税前月薪1万元,实际缴税金额并不是固定的,可能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用交税!关键在于你的“税后收入”是如何计算的。
咱们一步步拆解:
起征点是5000元/月,也就是说,你每个月的收入减去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后,剩下的部分才需要计税,比如你月薪1万,先减去5000,剩下5000元进入计税范围。
但这还没完,接下来还要减去“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假设你所在城市社保公积金缴纳比例合计为22%(比如养老8%、医疗2%、失业0.5%、公积金12%),那么1万元工资中,个人需缴纳约2200元。
这时候,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了: 10000(收入) - 5000(起征点) - 2200(五险一金) =2800元
接下来进入税率表环节,根据我国现行的综合所得税率表,不超过36000元/年的部分,适用3%的税率。
2800元 × 3% =84元
也就是说,在没有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况下,月薪1万大约要交84元个税。
但现实往往更“友好”,如果你有房贷、租房、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继续教育、婴幼儿照护等支出,还能享受专项附加扣除。
- 住房贷款利息:每月1000元
- 赡养一位60岁以上老人:每月1000元(独生子女)
- 子女教育:每个孩子每月1000元
假设你有房贷+赡养老人两项,每月可额外扣除2000元。
那应纳税所得额就变成了: 10000 - 5000 - 2200 - 2000 =800元
800 × 3% =24元
甚至,如果你扣除项加起来超过28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为零,那就一分钱税都不用交!
所以你看,同样是1万收入,有人交84元,有人只交24元,甚至有人完全免税。这就是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说“1万收入要交多少税”,关键看你能扣多少!
另外提醒一点:年终奖、劳务报酬、稿酬等也属于综合所得,年底会并入年度总收入进行汇算清缴,所以哪怕平时没交税,年底也可能要补一点,或者退税——很多人年终会收到一笔“退税红包”,就是这个原因。
📌 建议参考:如何合法少交税?
- 及时填报专项附加扣除:每年年初或有变动时,务必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更新信息,别让福利白白溜走。
- 合理利用年终奖计税方式:年终奖可以选择单独计税或并入综合所得,建议根据收入情况测算哪种更划算。
- 关注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公益捐赠、商业健康险、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等,也能抵税。
- 保留凭证:子女教育发票、租房合同、赡养证明等要妥善保存,税务抽查时用得上。
📚 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即每月5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国发〔2018〕41号)
明确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婴幼儿照护等七项专项附加扣除的标准和条件。综合所得税率表(按月换算)
| 级数 | 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 1 | 不超过3000元 | 3% | 0 | | 2 | 3000-12000元 | 10% | 210 | | 3 | 12000-25000元 | 20% | 1410 |
“1万的收入纳税多少”这个问题,答案从来不是一句话能概括的。起征点、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每一项都能影响你的实际税负。月薪1万并不等于高税负,用好政策,你完全可能实现“零纳税”或仅缴纳几十元。关键是要懂规则、会规划。别让该退的税留在国库,也别让不该交的税多掏一分。搞清楚个税逻辑,不仅是省钱,更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
从今天起,打开个税APP,看看你能扣多少?说不定,下一笔“退税红包”就在等着你。
1万的收入纳税多少?月薪过万到底要交多少钱税?,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