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只买交强险出事故怎么赔?撞了豪车真要倾家荡产?
**
刹车不及追尾保时捷,只买了交强险的我,真要卖房赔钱吗?
原创文章内容:
上周处理完一个案子,当事人小李开着刚买的二手车,为了省钱只买了交强险,结果一个没注意,追尾了一辆保时捷,交警认定他全责,对方维修报价单递过来时,小李的冷汗瞬间浸透了衬衫——整整28万元!交强险理赔员告诉他,财产损失最多赔2000元,剩下的27.8万,全得他自己掏。
小李傻眼了,他以为交强险就是万能的“护身符”。殊不知,交强险的核心是“保人不保车”、“保伤不保富”,其赔付逻辑和额度,与商业险有着天壤之别。
交强险赔什么?——范围窄、额度低,是基础保障而非万能险
交强险的赔付对象严格限定在“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也就是说,它只管别人,不管你自己和你的车!其赔付结构分为三大块:
-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元(含丧葬费、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等);
-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万元(含医药费、诊疗费、住院费等);
-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2000元(车辆维修费、手机等财物损坏)。
重点来了:无论你撞的是百万豪车还是普通代步车,交强险能赔给对方的财产损失,封顶就是2000元!小李撞保时捷那28万的窟窿,2000块简直是杯水车薪。
超出交强险的钱,谁来赔?——责任人必须“自掏腰包”
当事故损失金额(尤其是财产损失或高昂的人伤费用)远超交强险限额时,超出部分必须由事故责任人(驾驶员/车主)自行承担。
- 撞了豪车?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维修费,交强险赔2000,剩下的你全担。
- 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交强险18万+1.8万远远不够覆盖后续巨额赔偿(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长期护理费等),差额部分仍需你负责。
常见困境:赔不起怎么办?——法律无情,后果严重
若责任人确实无力赔偿高额损失,将面临:
- 被受害人起诉:法院判决生效后,你的房产、存款、车辆等财产可能被强制执行拍卖。
- 列入失信名单:拒不履行生效判决,会被列为“老赖”,限制高消费、影响出行和信贷。
- 长期债务缠身:法院可裁定分期偿还,这笔债可能伴随你很多年。
建议参考:
- 三者险是刚需!强烈建议在交强险基础上,足额购买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建议至少200万起步,一线城市或常走高速建议300万以上),一年保费不过千元左右,却能撬动百万级别的保障,避免因一次事故倾家荡产。别让省下的几百元保费,成为未来压垮你的巨石。
- 谨慎评估风险:若因特殊原因(如车辆极老旧、仅短途挪车等)确实只买交强险,务必做到:
- 严守交规,杜绝侥幸: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防御性驾驶。
- 远离豪车密集区:尽可能规避风险集中区域。
- 认清自身承受力:清楚知道自己能赔多少钱,别碰赔不起的车。
- 事故后积极应对:
- 立即报案:向交警(122)和保险公司报案。
- 留存证据:现场照片、视频、对方证件信息等务必齐全。
- 协商需谨慎:超出交强险部分的赔偿,签字前务必明确责任和金额,必要时咨询律师。
- 寻求调解:可申请交警或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争取合理方案。
相关法条: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道路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险公司不予赔偿。” -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三条: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具体限额由保监会会同相关部门规定,现行标准如前文所述)。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小编总结:
交强险是国家强制的基础保障,但它绝非“全险”,更不是规避高额赔偿风险的“免死金牌”,它像一件单薄雨衣,只能抵挡小雨点,面对狂风暴雨(重大人伤、豪车损失)则瞬间失效。只买交强险上路,无异于财务“裸奔”,一次严重事故就可能让你数十年积累化为乌有。商业三者险,是用确定的小额保费(几百至千元),去对冲极端不确定的、足以颠覆人生的巨额风险(几十万至数百万),是现代车主必备的理性选择,行车万里,安全第一,保障亦不可心存侥幸,别让一次疏忽,成为你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车只买交强险出事故怎么赔?撞了豪车真要倾家荡产?,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