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两个月会被起诉吗?真相来了,别等收到传票才后悔!
某天手机突然收到一条催收短信,或者接到一个语气强硬的陌生电话,说你某笔网贷已经逾期60天了,再不还钱就要“走法律程序”?那一刻,你心里“咯噔”一下:逾期两个月,真的会被起诉吗?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清楚这件事,作为一个在民商事纠纷领域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律师”,我见过太多人因为对法律不了解,要么过度恐慌,要么盲目侥幸,结果吃了大亏,今天这篇文,不整虚的,只讲干货,帮你理清思路,稳住心态。
逾期两个月,平台会立刻起诉吗?
先说结论:有可能,但不是必然。
很多人以为,只要逾期超过30天甚至60天,平台就会马上去法院告你。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网贷平台也是企业,起诉你是有成本的,律师费、诉讼费、时间成本、执行难度……哪一项都不是小数目,大多数平台在你逾期初期,会优先采取催收手段——比如短信、电话、外包催收,甚至给你发“律师函”吓唬你。
但如果金额较大(比如超过1万元以上)+你一直不回应+没有还款意愿或计划,那从第60天开始,平台就真的可能动真格了。
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被起诉?
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你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
借款金额大
欠几千块,平台可能懒得走诉讼;但如果你欠了3万、5万甚至更多,平台为了回款,起诉的动力就强多了。失联或拒绝沟通
你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平台APP也不登录,这种“人间蒸发”式逃避,会被视为恶意拖欠,平台会认为你没有还款意愿,起诉概率直线上升。多平台逾期,征信严重受损
如果你在多个平台都有逾期,尤其是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前兆,那系统会自动标记你为高风险用户,更容易被优先起诉。平台本身是持牌金融机构
比如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正规持牌小贷公司,他们走司法流程更规范、也更有资源,像某些银行系网贷,逾期90天内起诉的案例并不少见。
被起诉了会怎样?后果有多严重?
一旦进入诉讼程序,事情就不再是“还钱”这么简单了。
- 法院会立案审理,你收到传票后必须出庭或提交答辩状;
- 如果判决你败诉,不仅要还本金+利息+罚息,还要承担诉讼费;
- 最麻烦的是,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老赖”),限制高消费、不能坐高铁飞机、子女上学受影响……
- 严重的话,名下银行卡、微信、支付宝都可能被冻结。
别以为“拖着就没事”,法律程序一旦启动,你的生活可能瞬间失控。
逾期两个月,现在该怎么办?
别等被起诉才后悔!现在行动还来得及。
主动联系平台,说明情况
哪怕暂时还不上,也要表现出积极沟通的态度,很多平台愿意协商分期或延期,前提是——你得“露面”。制定还款计划,哪怕先还一点
比如每月还500、1000,哪怕只是象征性还款,也能证明你有还款意愿。法院在判案时,会参考这一点。保留所有沟通记录
电话录音、聊天截图、还款凭证,统统保存好,万一将来被起诉,这些都能作为你“非恶意拖欠”的证据。警惕“反催收”骗局
有些人教你“假装残疾”“伪造困难证明”来逃避债务,这些都涉嫌违法,千万别碰,合法协商才是正道。
✅ 建议参考:
如果你已经逾期两个月,建议立刻做三件事:
①梳理所有债务明细,搞清楚欠了谁、欠了多少、利率是否合法;
②主动联系债权方,尝试协商分期或延期;
③如有困难,可寻求专业法律援助或债务调解机构帮助,避免被催收逼到绝境。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法律也保护债务人的基本权利,别被催收吓破胆,也别心存侥幸,主动面对才是出路。
📚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网贷逾期两个月会不会被起诉?答案是:有可能,尤其当你金额大、态度消极、长期失联时,风险极高。
但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它也讲“情理法”,只要你主动沟通、积极协商,大多数平台都愿意给你一次机会。
最怕的不是欠钱,而是逃避。
别等到法院传票送到家门口才醒悟,那时不仅钱要还,尊严和自由也可能一并失去。
现在就开始行动,哪怕只还一笔,也是走向解脱的第一步。
面对债务,勇敢比拖延更安全,沟通比沉默更有力量。
网贷逾期两个月会被起诉吗?真相来了,别等收到传票才后悔!,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