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被起诉收到传票怎么办?慌了?别急,律师教你三步冷静应对!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某天突然收到一封法院传票,打开一看,赫然写着“某某网络借贷平台诉你借款合同纠纷一案”,顿时心一沉,手发抖,脑子里一片空白?别慌,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个问题,近年来,随着网贷平台的迅猛发展,逾期还款引发的诉讼案件也呈爆发式增长,很多人在逾期后以为“拖一拖就过去了”,结果一纸传票直接打破幻想,那么问题来了:网贷逾期被起诉收到传票怎么办?
作为一名从业十年的资深律师,我来手把手教你如何理性应对,避免踩坑,最大程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收到传票,先别慌:搞清楚“它是什么”
很多人一看到“法院”“传票”就吓坏了,以为马上要坐牢。但请记住:民事纠纷≠刑事犯罪,网贷逾期属于典型的民事合同纠纷,除非涉及诈骗或恶意逃废债,否则不会坐牢。
传票是法院正式通知你参加庭审的法律文书,意味着对方(通常是网贷平台或其委托的催收公司)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已立案受理。收到传票,说明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但绝不等于败诉已成定局。
三步冷静应对,把主动权拿回自己手里
第一步:核实传票真实性
现在骗子太多,有些催收公司会伪造“法院传票”恐吓借款人。第一步必须核实真伪。
你可以:
- 查看传票上的法院名称、案号、开庭时间、地点是否完整;
- 登录“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或拨打当地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输入案号查询案件信息;
- 注意:真正的法院传票不会通过短信、微信发送PDF,也不会要求你扫码缴费或转账。
一旦确认是假传票,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
第二步:仔细阅读起诉材料,搞清对方诉求
传票一般会附带《起诉状》和《证据材料》,这是你了解案件全貌的关键。
重点关注:
- 对方起诉的本金、利息、违约金是多少?
- 利率是否超过法定上限(年化24%或LPR的四倍)?
- 是否存在重复计费、砍头息、服务费虚高等问题?
特别提醒:很多网贷平台的年化利率表面看是合法的,但加上各种“服务费”“管理费”后,实际利率远超法定上限,这部分你可以主张无效。
第三步:积极应诉,别当“缺席被告”
很多人觉得“反正没钱还,去了也没用”,于是选择逃避。这是最致命的错误。
如果你不出庭,法院将缺席判决,这意味着:
- 法院只听原告一方陈述;
- 你失去抗辩权利;
- 判决结果大概率对你不利,甚至可能被强制执行、列入失信名单。
正确的做法是:
- 准备答辩状,针对原告的诉求逐条反驳;
- 整理还款记录、平台协议、沟通截图等证据;
- 如果经济困难,可申请延期开庭或分期还款;
- 必要时委托专业律师代理,争取调解或减免费用。
特殊情况处理:被债权转让了怎么办?
很多网贷平台会把债权打包卖给第三方催收公司,再由催收公司以“债权受让人”身份起诉你,这时你要注意:
- 对方是否有完整的债权转让通知证据?
- 原始借款合同是否合法有效?
- 转让过程是否符合《民法典》规定?
没有合法通知的债权转让,对你是无效的,你可以主张被告主体不适格。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面临网贷逾期被起诉,建议你:
- 不要逃避,主动应对;
- 收集所有与借款相关的证据,包括合同、还款记录、催收录音等;
- 计算实际借款成本,看看是否超过法定利率上限;
- 优先考虑调解,很多案件法院会组织调解,达成协议后可避免强制执行;
- 如经济困难,可申请司法救助或法律援助,符合条件的可减免诉讼费。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网贷逾期被起诉收到传票怎么办?答案不是逃跑,而是勇敢面对,法律从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但也绝不会让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你有权质疑不合理的利息,有权要求程序正义,更有权为自己辩护,只要应对得当,完全有可能减轻甚至免除部分还款责任。
传票不是终点,而是你重新掌握人生主动权的起点。冷静、理性、依法维权,才是走出债务困境的正确路径,别让一时的经济压力,变成一生的法律污点,你值得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而法律,正是那个最公正的守护者。
网贷逾期被起诉收到传票怎么办?慌了?别急,律师教你三步冷静应对!,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