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出质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错了,其实它和借钱大有关系!
朋友急用钱,说要把自己在公司里的“股份”押给你,等还钱了再拿回去?听起来好像挺靠谱,但你知道吗?这其实就叫“股权出质”,别看这个词听着高大上,它本质上就是一种“用股权做担保”的借钱方式,跟咱们拿房产证去银行抵押贷款,是一个道理。
股权出质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讲,就是公司股东(出质人)把自己的股权作为“担保品”,质押给债权人(质权人),用来保证某项债务的履行,比如A公司老板老王要向银行借500万,银行不放心,老王就说:“我把我在A公司30%的股权出质给你,还不上钱,你可以依法处置这部分股权。”这时候,这笔股权就被“出质”了。
关键点来了:出质不等于转让!老王还是股东,公司分红他照样拿,投票权一般也还在(除非协议特别约定),只是他不能随便把这部分股权卖掉了,一旦他还不上钱,银行就可以依法申请拍卖、变卖这部分股权,优先受偿。
股权出质必须登记才生效!很多人以为签个合同就完事了,大错特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股权出质必须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前叫工商局)办理出质登记,登记之后,质权才算真正设立,没登记?那对不起,你的“担保”可能就是一张废纸。
举个例子:老张把10%的股权“押”给老李,两人签了合同,但没去登记,结果老张转头又把这10%股权卖给了不知情的第三方,还办了工商变更,这时候老李哭都来不及——因为你没登记,法律上不承认你是“质权人”,只能找老张要违约责任,但股权早就拿不回来了。
办股权出质,登记是命门!不仅要签合同,还得去当地市场监管局的股权出质登记系统提交材料,拿到《股权出质设立登记通知书》,才算真正“锁住”这份担保。
建议参考:
如果你是债权人(比如借钱给别人的公司或个人),在接受股权出质时,一定要做到三点:第一,核实股权的真实性,查工商内档确认对方确实是股东;第二,务必办理出质登记,别图省事;第三,最好在合同里明确约定违约处置方式,比如拍卖、变卖或折价转让的流程,如果你是出质人,也要清楚自己的权利边界——股权被质押后,转让、增资等重大行为都会受限,提前沟通很重要。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三条:
“以基金份额、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基金份额、股权出质后,不得转让,但是出质人与质权人协商同意的除外,出质人转让基金份额、股权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注:出质虽非转让,但后续处置可能涉及转让,需注意程序)《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明确股权出质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程序及所需材料,强调登记的法定效力。
小编总结:
股权出质是什么意思?一句话:拿股份做“担保”借钱,但必须登记才有效。它不是卖股份,也不是放弃权利,而是一种融资担保手段,在企业融资、个人借贷中非常常见,但很多人因为不懂“登记生效”这一条,吃了大亏。签合同只是开始,办登记才是关键!无论是借钱的还是出钱的,都要把这一步走扎实,别让“担保”变成“空谈”,搞懂股权出质,才能在商业江湖里走得更稳、更远。
股权出质是什么意思?很多人搞错了,其实它和借钱大有关系!,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