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期还能借的网贷叫什么来着呢?
信用卡还不上了,工资还没发,手头紧得像被拧干的毛巾,想再借点钱周转一下,可翻遍手机里的借贷APP,发现大部分都因为“征信逾期”直接把你拒之门外?这时候你心里是不是冒出一个疑问:逾期还能借的网贷叫什么来着呢?是不是真有那么一种“特殊通道”,能让信用“黑户”也能借到钱?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逾期后还能借的网贷,真的存在吗?
先说结论:有,但不是你想的那样“正规”。
很多人以为,逾期了还能借的平台,是“良心发现”或“政策扶持”,其实恰恰相反,这类平台往往不是银行系、也不是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而是打着“应急贷”“秒批贷”“无视黑白户”旗号的非持牌小贷机构,甚至有些是披着马甲的“高利贷”或“套路贷”。
它们的名字五花八门——“闪电借”“易贷宝”“速钱通”……听起来都很“快”,但背后的风险,可能比你想象中大得多。
这些平台之所以敢给逾期用户放款,不是因为他们宽容,而是因为他们算准了你“ desperate(绝望)”的心理,准备用更高的利息和更狠的催收手段回本。
为什么这些平台敢借给逾期的人?
这里有个底层逻辑:风险越高,收益越高。
正规金融机构(比如银行、蚂蚁借呗、京东金条)之所以拒绝逾期用户,是因为他们要遵守央行征信规则,控制坏账率,而那些“逾期可借”的平台,往往不接入央行征信,或者只接入部分数据,甚至有的根本就是“影子平台”,专门盯着征信差、急需用钱的人群“收割”。
他们常用的套路包括:
- 超高利率:日息高达0.5%以上,年化轻松突破180%,远超法律保护的36%红线;
- 砍头息:到账金额比申请少,比如借1万,到账8千,剩下的直接当“服务费”扣了;
- 暴力催收:一旦还不上,电话轰炸、短信威胁、甚至骚扰家人,严重侵犯个人隐私;
- 多头借贷诱导:让你从A平台借钱还B平台,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
所谓“逾期还能借的网贷”,本质上是“饮鸩止渴”。
那逾期了到底该怎么办?
与其病急乱投医,不如冷静想想:真正的出路,从来不是“再借一笔”,而是“止损+修复”。
- 优先处理高息债务:把利率最高的贷款先还清,避免利滚利。
- 主动联系正规机构协商:很多银行和持牌机构支持“个性化分期”或“延期还款”,尤其是疫情期间推出的政策,至今仍有延续。
- 避免以贷养贷:这是最危险的路径,只会让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 修复征信:逾期记录在还清后5年会自动消除,期间保持良好还款记录,逐步恢复信用。
建议参考:
如果你目前正处于逾期状态,千万不要轻信“无视征信、秒批下款”的广告,这些平台往往没有金融牌照,属于灰色地带,一旦陷入,可能面临法律风险和人身威胁。真正靠谱的做法是:主动沟通、合理规划、稳扎稳打地走出债务困境,信用是长期积累的资产,修复它,比盲目借钱更重要。
相关法条参考: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意味着年利率超过LPR四倍(目前约14.8%)的部分,法律不予保护。《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以超过36%的实际年利率放贷,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
——说明逾期记录并非永久,还清后5年可清除。
逾期还能借的网贷叫什么来着呢?它可能叫“速钱通”,叫“易借宝”,叫“闪电贷”……但不管叫什么,名字再好听,也掩盖不了它高风险的本质,真正的财务自由,不是靠“借新还旧”撑出来的,而是靠理性消费、合理规划、诚实守信一步步走出来的。
别让一时的窘迫,换来长久的噩梦,信用可以修复,但人生经不起几次“以贷养贷”的折腾。
能救你的,从来不是那个“逾期也能借”的APP,而是清醒的自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