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标是什么意思?难道投标失败就白忙活了?
公司辛辛苦苦准备了一个月的投标文件,团队加班加点写方案、做预算、跑盖章,结果一开标,项目居然流标了?那一刻,心里五味杂陈——钱花了、人累了,结果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捞着,那到底流标是什么意思?它意味着项目彻底黄了?还是还有转机?今天咱们就来把“流标”这个看似专业、实则常被误解的词,掰开揉碎讲清楚。
“流标”到底是个啥?别被字面吓住
先来个直白解释:流标,就是招标项目因为某些法定或约定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开标或评标,最终宣布本次招标无效或中止的状态,说白了,这次招标没成”。
但要注意,流标不等于项目取消,它更像是一次“重启键”——这次没成,不代表下次不能再来,很多企业一听到“流标”就以为“黄了”,其实大可不必焦虑。
举个例子:某市要建一座新图书馆,公开招标,结果到了开标当天,只有两家公司报名,而招标文件明确要求“至少三家有效投标人才能开标”,那怎么办?只能宣布流标,项目没取消,只是这次招标作废,重新再来一轮。
流标常见的几种“翻车”原因
别以为流标都是投标人的问题,很多时候,锅可能在招标方自己身上,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流标情形:
投标人不足法定数量
招标投标法》规定,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有效投标人少于3家,就必须流标,这是为了防止围标、串标,保障公平竞争。所有投标都不符合要求
几家都来了,但技术方案不达标、资质不符、报价明显异常……评标委员会一看,没有一家合格,那也只能流标。招标文件有重大瑕疵
比如技术参数设置不合理,明显偏向某一家;或者时间安排太紧,导致潜在投标人无法响应,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人投标,也可能被认定为程序不公,最终流标。突发情况导致无法继续
比如开标当天系统故障、疫情封控、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也可能导致流标。
流标之后,下一步怎么走?
很多人最关心的是:流标后,我们之前投入的成本怎么办?还能再投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招标方会重新组织招标。
- 有的会修改招标文件,比如放宽资质要求、调整技术参数、延长报名时间;
- 有的会直接重新挂网公告,流程再来一遍;
- 也有的会转为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采购(但需符合法定条件)。
如果你是投标人,别因为一次流标就放弃跟进,相反,这可能是你调整策略、优化方案、提高中标概率的好机会。
给企业和投标人的几点建议参考
提前研究历史流标数据
很多平台会公示过往项目的流标原因,如果你发现某个项目反复流标,说明可能存在“门槛过高”或“需求不明确”的问题,你可以提前准备,甚至在下次招标前提前沟通。关注流标后的“重新招标”公告
流标不等于项目终止。及时关注采购网、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更新信息,往往重新招标时,条件会更合理,竞争也可能更充分。流标≠失败,而是市场信号
从宏观角度看,流标其实是市场在“发声”——说明当前的招标条件可能脱离实际,作为企业,要学会从流标中读出信息,是不是报价机制不合理?是不是技术要求太超前?保留好投标成本凭证
虽然投标成本一般不退,但如果因招标方重大过错导致多次流标,在极端情况下可主张行政赔偿或投诉(需结合具体情形)。
附:相关法条参考(真实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八条
“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
“投标人少于3个的,不得开标;招标人应当重新招标。投标人对开标有异议的,应当在开标现场提出,招标人应当当场作出答复,并制作记录。”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六条
“在招标采购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废标(即流标):
(一)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作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的;
(二)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的;
(三)投标人的报价均超过了采购预算,采购人不能支付的;
(四)因重大变故,采购任务取消的。”
流标是什么意思?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暂停键,它提醒我们:招投标不是走个过场,而是规则、策略与市场现实的博弈,每一次流标,背后都藏着信息——可能是门槛太高,可能是需求不清,也可能是市场冷淡。
作为投标人,别怕流标;作为招标方,也别回避流标,正视它,分析它,才能让每一次招标更高效、更公平。真正的专业,不在于一次中标,而在于持续读懂规则背后的逻辑。
下次再看到“流标”两个字,别慌,先问问自己:这次流标,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
流标是什么意思?难道投标失败就白忙活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