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资料?一文讲透,别再走冤枉路!
被公司无故降薪、拖欠工资、违法辞退,想找劳动仲裁讨个说法,却一头雾水——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资料?准备不全被退回,补材料来回折腾,时间、精力全耗在流程上,最后反而耽误了维权黄金期。
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一次性把劳动仲裁需要的材料说清楚。我不是给你列个清单就完事,而是带你从“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讲起,让你不仅知道“要什么”,更明白“为什么”要。
劳动仲裁的本质:证据说话
先说个扎心的现实:劳动仲裁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拼证据”的战场,仲裁员不会听你声泪俱下地控诉老板多坏,他们只看你能拿出什么证据来支撑你的主张。
所有材料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证明劳动关系存在 + 证明你的诉求有据可依。
劳动仲裁必备的“四大件”(基础材料)
劳动仲裁申请书(核心文书)
这是你的“起诉状”,必须手写或打印清楚包括:
- 申请人(你)和被申请人(公司)的基本信息(姓名、身份证号、公司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
- 明确的仲裁请求(要求支付拖欠工资1万元、要求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2万元)
- 事实与理由(简明扼要,别写成小作文,重点突出时间、岗位、工资、争议点)
- 签名+日期
✅ 小贴士:申请书建议准备一式三份(仲裁委两份,自己留一份),公司一份可由仲裁委代为送达。
身份证明材料
- 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
- 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一般由仲裁委调取,但最好提前准备)
劳动关系证明材料(重中之重!)
这是最容易卡壳的地方,很多劳动者以为签了合同就万事大吉,但现实中,没签合同、合同被公司扣着不给、口头约定岗位薪资的情况比比皆是。
你要用其他证据“拼出”劳动关系的存在,常见材料包括:
- 劳动合同(最直接,有就一定要提供)
- 工资条、银行流水(标注“工资”字样,能对应发放主体)
- 社保缴纳记录(社保局可打印,证明单位为你参保)
- 个税缴纳记录(个税APP可查,与工资对应)
- 工作证、工牌、考勤记录(带公司名称或LOGO)
- 工作群聊天记录、邮件往来(体现工作安排、上下级关系)
- 入职登记表、离职证明(哪怕没盖章,也比没有强)
📌特别提醒:如果公司没签劳动合同,别慌!只要有上述任意两项能相互印证,仲裁委大概率会认定劳动关系成立。
证据清单 + 证据材料
这是你“说话”的底气。每一份证据都要编号、注明证明目的。
编号 | 证据名称 | 证明目的 |
---|---|---|
1 | 银行流水(2023.1-6) | 证明公司按月支付工资 |
2 | 微信工作群截图 | 证明接受公司管理,存在劳动关系 |
3 | 辞退通知录音 | 证明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
✅ 电子证据(微信、录音)要保留原始载体(手机),并整理成文字稿附上。
根据诉求补充的“加分项”材料
你的仲裁请求不同,需要的材料也不同。
- 主张拖欠工资:提供工资标准证明(合同、offer、工资条)+ 拖欠期间的考勤或工作记录
- 主张加班费:提供加班记录、打卡数据、领导安排加班的聊天记录
- 主张违法解除赔偿金:提供辞退通知、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录音等
- 主张未休年假工资:提供工作年限证明(社保记录)、公司未安排休假的证据
🔥关键点:你的诉求越具体,证据就要越精准,不要笼统说“公司欠我钱”,要说“公司拖欠2023年5月工资8000元”,然后用证据一一对应。
建议参考:别等“完美证据”才行动
很多人总想等“证据齐全”再申请仲裁,结果一拖再拖,错过仲裁时效(一般为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
劳动仲裁不是“证据完美赛”,而是“及时维权战”。
哪怕你现在只有微信聊天记录和银行流水,也可以先提交申请,仲裁过程中,你可以申请仲裁委调取公司掌握的证据(比如考勤表、工资台账),这是你的权利!
附:相关法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仲裁请求、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资料?说到底,就是一份清晰的申请书 + 身份证明 + 劳动关系证明 + 针对性证据。
但比“清单”更重要的是思维:你要用证据讲清楚“我是谁、我为谁工作、发生了什么、我要什么”。
别被流程吓退,也别指望公司良心发现。维权的第一步,就是把手头的材料理清楚,勇敢迈出申请那一步。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法律站在有准备的人这边。
劳动仲裁需要什么资料?一文讲透,别再走冤枉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最后送你一句话:证据不会自己说话,但你可以用它,让公平被听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