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厘3利息是多少钱?听我慢慢道来,别急着还钱!
开篇:你真的懂“1厘3利息”吗?
你有没有在借钱的时候,听到对方说“利息1厘3”,然后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到底是多少?是不是觉得“厘”这个单位太陌生了?很多人在面对借贷、贷款、信用卡、甚至民间借贷时,都会遇到这个“1厘3利息”的说法。但你知道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吗?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1厘3”的神秘面纱。
1厘3利息到底是多少钱?
我们要弄清楚,“厘”是什么单位。
在金融术语中,“1厘”通常指的是1%,也就是说:
- 1厘 = 0.1%
- 1分 = 1%
- 1毛 = 10%
1厘3,就是13%的利率。
那这个利率是按月还是按年呢?
这里有个关键点——民间借贷或银行贷款中,利息一般都按月计算。
如果你借了10,000元,按月利率1厘3(0.13%)来算:
10,000元 × 0.13% =13元/月
也就是每个月利息13元,一年下来就是156元。
换算成年利率就是1.56%(0.13% × 12个月)。
听起来是不是很便宜?但现实可能并不简单。
1厘3利息,到底是“高”还是“低”?
这就要看你是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了。
银行贷款的角度
如果你是向银行贷款,比如房贷、车贷、公积金贷款,这种年利率1.56%的利率,简直可以说是“白菜价”,现实中,银行给你的贷款利率往往都是3%到6%以上。
如果是银行贷款说1厘3利息,那真是良心价。
民间借贷的角度
如果你是从亲戚朋友、小贷公司、甚至是“高利贷”借的钱,那这个利率就有点微妙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合法年利率上限是LPR的四倍(目前大约是15%左右),如果年利率超过这个,就是违法的高利贷。
1厘3的月利率换算成年利率是1.56%,远低于法律红线,属于合法范围内的低利率。
为什么有人会说“1厘3很贵”?
我们会听到有人说:“这利息1厘3也太高了吧!”这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种误解:
混淆了月利率和年利率
把“1厘3”当成年利率,结果以为是0.13%的年息,其实人家是月利率。还款方式不同导致利息变高
比如等额本息、先息后本、一次性还本付息等方式,都会影响实际负担。隐藏费用多,利息外还有服务费、管理费等
这时候“1厘3”只是表面利率,实际成本可能翻倍。
真实案例参考
比如你向某平台贷款10万元,合同上写的是月利率1厘3,看起来每月利息只有130元。
但平台还收你5000元的“服务费”,并且要求你提前还款违约金很高,那这个成本就不只是1厘3了。
看清合同,才是关键。
建议参考:借钱前,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 搞清楚“厘”和“分”的区别,避免被误导;
- 看清合同写的是月利率还是年利率;
- 确认是否有其他附加费用;
- 对比不同平台的贷款成本,不要被表面低利率迷惑;
- 保留好所有借款凭证和聊天记录,以防纠纷;
- 遇到不合理高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七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四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发〔2018〕10号)
明确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高于法定上限,否则可能构成非法放贷。
“1厘3利息是多少钱?”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却藏着不少金融知识和法律常识。
- 1厘3=0.13%的月利率
- 换算成年利率≈1.56%
- 适用于银行贷款是低息,民间借贷则是合法低息
但别忘了,表面利率低≠实际成本低,合同条款、附加费用、还款方式,都会影响最终你支付的金额。
借钱不是小事,签字之前务必三思!
📌关键词:1厘3利息是多少钱、月利率、年利率、民间借贷、合法利率、法律条文
🔍SEO优化提示:文章围绕“1厘3利息是多少钱”展开,结合实际案例、法律条款、金融知识,适合用于财经、法律类平台内容创作,利于搜索引擎收录排名。
1厘3利息是多少钱?听我慢慢道来,别急着还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