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还会判刑吗?
身边有人因为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带走,但没过多久却能“自由活动”了,只是交了一笔钱或者找了人担保,这时候你可能会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不是犯事了吗,怎么还能回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聊的——取保候审。
什么是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并不是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通俗点讲,就是嫌疑人或被告人可以在不被羁押(坐牢)的情况下,等待法院审判,前提是他必须遵守一些规定,比如不能离开居住地、要随传随到等。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需要提供一定金额的保证金,或者由符合条件的人为其担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人”),这样就可以暂时获得人身自由。
取保候审后还会判刑吗?
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取保候审是不是等于没事了?还会不会被判刑?
答案是:当然可能被判刑!
取保候审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强制措施,不代表案件已经结案,也不代表当事人无罪。它只是为了方便办案、保障当事人的基本权利而采取的一种非羁押方式。
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人涉嫌盗窃,公安机关认为他的社会危险性不大,可以取保候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事了”,案件仍然会进入审查起诉阶段,甚至最后被法院判决有罪,并判处相应的刑罚。
取保候审≠免罪金牌,它只是给了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来配合调查和应对后续的司法程序。
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怀孕、哺乳期的妇女;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
- 社会危险性较小,不妨碍侦查的;
- 有悔罪表现,有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的。
是否批准,还是要看办案机关的综合判断。
取保候审期间要注意什么?
一旦被取保候审,也不是完全自由了,你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否则可能被重新收押。
- 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
- 不得干扰证人、毁灭证据;
- 随时配合公安机关的传唤;
- 不得从事特定活动(如接触受害人等)。
如果违反这些规定,不仅会被没收保证金,还可能被变更强制措施,比如直接拘留或者逮捕。
✅建议参考:
如果你或者家人正在面临刑事案件,不要因为取保候审就掉以轻心,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更为关键,建议尽早聘请专业律师介入,协助你分析案情、制定辩护策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
也要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工作,不要试图逃避法律责任,只有主动面对、依法维权,才能争取最好的结果。
📚相关法律条文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怀孕、哺乳期的妇女;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的。”
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还会判刑吗?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取保候审并不代表无罪释放,更不代表不会判刑。它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为了让当事人在未定罪前拥有一定的自由,同时也便于案件的顺利推进。
面对刑事案件,我们要理性看待取保候审的作用,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能盲目乐观。依法行事、积极应对,才是明智之举。
如果你还有关于取保候审、刑事辩护或其他法律问题,欢迎随时留言咨询,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取保候审是什么意思还会判刑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