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到底是谁?你真的了解这个法律术语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法人”、“非法人组织”这些词,但你知道“自然人”这个词背后的真正含义吗?也许你会觉得这个问题很基础,甚至有点“理所当然”,但其实,自然人的定义不仅关乎法律体系的基础构建,更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什么是自然人?
自然人是指基于出生而获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类个体,换句话说,只要是活生生的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你就已经是一个“自然人”了。
自然人是法律中最基本的主体之一,无论是签订合同、购买房产、继承遗产,还是行使言论自由、接受教育等权利,都离不开“自然人”这一身份的支撑。
与“自然人”相对的概念是“法人”,比如公司、政府机关、社会团体这些组织,虽然也被法律赋予了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但他们不是“人”,而是法律拟制的“人格体”。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自然人=真实存在的人;法人=法律上被当成“人”的组织。
自然人有哪些基本法律特征?
基于出生而产生
自然人的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只要你呱呱坠地,就自动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一个人有资格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自然人从出生开始就具有这种能力,即使是一个婴儿,也有财产权、姓名权等基本权利。而民事行为能力则是指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成年人通常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则可能为限制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
包括但不限于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等。
自然人≠公民?
很多人会混淆“自然人”和“公民”这两个概念,其实两者并不完全等同。
- 自然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 公民则是指拥有某国国籍,并因此享有该国法律规定的全部权利和义务的人。
所以可以说,公民一定是自然人,但自然人不一定是公民。
为什么了解自然人如此重要?
因为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法律行为,几乎都建立在你是“自然人”的基础上。
- 签订劳动合同,你是自然人;
- 办理银行卡、贷款手续,你是自然人;
- 继承财产、立遗嘱,你是自然人;
- 投诉维权、提起诉讼,你依然是自然人。
不了解自己作为自然人的权利边界和义务范围,很可能在关键时刻吃大亏。
给你的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处理一些涉及个人权益的事情,比如签订合同、办理公证、继承财产等,建议你:
- 清楚自己的法律身份(是否属于自然人);
- 确认对方是否为自然人或法人,避免签约对象不明确;
- 遇到法律问题时,咨询专业律师,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 保留好相关证据材料,以便在必要时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保护我们每一个人最有力的武器。
相关法条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 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 第十四条: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 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 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自然人,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法律身份,它不仅是法律权利的起点,更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独立存在的象征,无论你是学生、上班族、创业者,还是退休人员,只要你是人,你就离不开“自然人”这个身份。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你能对“自然人”有更深入的理解,也更清楚自己在生活中应有的权利和责任。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的人生。
自然人到底是谁?你真的了解这个法律术语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