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是指什么?你真的了解这个法律术语的含义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自然人”这个词,尤其是在办理银行卡、签订合同、注册公司等场合。“自然人是指什么”呢?听起来似乎很专业,其实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什么是自然人?
所谓“自然人”,是指基于自然出生而获得法律主体资格的人类个体,通俗地说,就是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具备了作为自然人的法律身份。
举个简单的例子:张三是一个婴儿,刚出生几天,虽然他还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他已经是一个具有法律意义上“权利能力”的自然人,他可以继承遗产、接受赠与,甚至在未来如果发生侵权行为,也可以成为诉讼中的原告或被告。
自然人是法律中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承担者,区别于“法人”或其他组织形式,一家公司虽然也有法律人格,但它不是“自然人”,而是“法人”。
自然人有哪些法律特征?
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每一个自然人都从出生开始拥有民事权利能力,这意味着你可以拥有财产、签订合同、被起诉或起诉他人,而这种权利一直持续到死亡为止。行为能力因年龄和精神状况而异
不同年龄段或不同精神状态的人,其行为能力也不同,例如未成年人(通常指未满18岁)需要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部分民事行为;而在某些情况下,精神病人可能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具有独立的人格权
自然人享有姓名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这些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非法侵犯。
自然人 vs 法人:有何区别?
很多人分不清“自然人”和“法人”的区别,其实很简单:
- 自然人:指的是具体的个人,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
- 法人:则是法律上拟制的“人”,比如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它们没有生命,但可以在法律上拥有权利和义务。
你在淘宝上开店是以个人名义注册的,那你就是以自然人身份经营;如果你成立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来运营店铺,那这家公司就是法人单位。
为什么理解“自然人是指什么”很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签合同、买房子、投资理财,还是遇到法律纠纷,都需要明确自己是以自然人身份参与其中,很多时候,选择以自然人还是法人身份进行交易,将直接影响责任承担、税务负担以及法律责任。
特别是在创业初期,有些人为了逃避债务风险,试图用各种方式模糊自然人与法人的界限,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一旦被法院认定为滥用法人地位损害债权人利益,可能会面临连带责任。
建议参考
如果你正在考虑开设企业、签署重要协议,或者涉及遗产继承等问题,建议提前咨询专业律师,明确自己的身份属性及相应的法律后果。自然人不仅是法律术语,更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身份标签,只有清楚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条参考(节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自然人是指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承载着每个人在法律世界中的基础地位,从出生到死亡,自然人始终是法律关系的核心参与者,无论你是学生、上班族、创业者,还是普通公民,都应该对这一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每一位“你我他”,都是最真实的自然人。
自然人是指什么?你真的了解这个法律术语的含义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