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13薪?是工资的一部分吗?你真的了解这项收入吗?
在职场中,常常会听到“13薪”这个词,尤其是在年底或者求职面试时,很多人一听13薪就以为是额外多发一个月工资,听起来挺诱人的,但什么是13薪?它到底是不是我们工资的正式组成部分?有没有法律强制规定公司必须发放?这些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没搞清楚。
从字面理解,“13薪”指的是除了正常的12个月工资之外,用人单位在年终额外支付的一个月工资,换句话说,如果你月薪1万元,公司在年底再给你发1万元作为第13个月的工资,这就是所谓的13薪。
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13薪并不是法律强制要求企业必须发放的福利,而是一种企业自主决定的薪酬激励方式,很多大公司、外企或者效益较好的单位会将其作为一种年终奖励机制来留住员工,提升员工归属感和满意度。
也有些公司会在劳动合同或员工手册中明确约定每年发放13薪,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不履行承诺,员工是有权依法维权的,也就是说,一旦写进了合同,13薪就具备了法律效力,成为员工应得的报酬之一。
与之类似的还有“年终奖”,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年终奖通常是根据公司年度业绩、员工个人表现等因素综合评定后发放的,金额不一定等于一个月工资,也不一定每个员工都能拿到,而13薪更像是一种“保底”的年终福利,通常只要员工在当年内持续工作满一年,并且没有提前离职,就可以获得。
大家在找工作的时候,如果看到招聘信息中标注“提供13薪”,一定要问清楚这是不是写进合同的固定福利,还是公司视情况而定的“浮动福利”,毕竟口头承诺不等于实际保障。
建议参考:
-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务必确认是否有关于13薪的具体条款;
- 如果公司有发放13薪的传统但未写入合同,建议保留相关证据(如邮件、公告等),以备日后维权使用;
- 若公司单方面取消已承诺的13薪,员工可先与人事部门沟通,若无法解决,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 求职时不要被“13薪”迷惑,重点看薪资结构整体是否合理,是否有明确书面约定。
相关法条参考:
虽然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中并未明确规定企业必须发放13薪,但如果企业将13薪写入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则构成对员工的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据如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十四条: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并应当向劳动者公示。
一旦13薪被纳入合同或制度文件中,企业就必须按约执行,否则员工有权主张其合法权益。
小编总结:
13薪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也不是理所当然的法定福利,而是企业为了吸引人才、稳定团队的一种激励手段,它的存在与否、是否兑现,关键在于是否写入了劳动合同或公司制度中,职场人要有清晰的认知,在追求高薪的同时,也要关注收入结构的稳定性与合法性。
当你下一次听到“13薪”这个词时,别急着高兴,先问一句:“这个13薪,写进合同了吗?”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文章排版说明(SEO优化布局):包含关键词“什么是13薪”,符合搜索引擎抓取习惯; 中多次自然嵌入关键词,突出核心信息;
- 关键语句加粗,提高可读性与用户停留时间;
- 法条引用增强权威性,提升信任度;
- 小编总结段落强化主题,便于二次传播与用户记忆点形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