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资金多少构成刑事犯罪
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集资活动时有发生,但您知道聚资金达到多少会构成刑事犯罪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严肃的问题,它关系到个人的自由和法律的尊严。下面就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一、聚资金多少构成刑事犯罪
集资犯罪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非法集资构成犯罪主要有两个罪名,分别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
对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 20 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 100 万元以上的,就可能构成犯罪。
而集资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则相对较高。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 50 万元以上的,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不仅仅依据集资的数额,还会综合考虑集资的手段、对象、造成的后果等因素。
二、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
1. 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承诺,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
2. 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3. 以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三、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1. 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2. 要结合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是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是否以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集资的性质。
3. 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因此,一定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依法保护自身权益。
总之,集资活动需要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