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胎补助找哪个部门电话(农村生三胎补贴去哪里拿)
近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号文,拟向公民差别化、累进性发放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提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自主申请托儿补贴,可申请3个孩子最高19000元的托儿补贴供应。
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一直朝着鼓励生育的方向调整,但自2017年以来,我国出生人口连续五年下降。这一数字已从2016年峰值的1786万下降到2021年的1062万。
2021年8月,“三孩”生育政策正式颁布成法,社会救助体系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然而,面对即将公布的2022年出生人口数据,社会各界仍不确定往年的趋势能否扭转。对于大多数育龄夫妇来说,生育成本、育儿成本、未成年人教育保障、医疗保障等各种因素都在制约着他们当前的生育选择。此外,社会观念的变化也导致一些年轻人主观上不愿意或不急于生育,进一步为抑制人口增长创造了空间。
作为个体,是否要孩子是每个人的自主选择,任何人都不能强行干涉。但政府可以利用各种政策工具鼓励生育,解除育龄夫妇的后顾之忧,从而在宏观层面刺激人口增长。近年来,各地政府齐心协力,制定了多项鼓励生育的政策法规。这既是国家协调人口增长的要求,也体现了各地的“危机意识”。毕竟,新生儿数量直接影响一个地方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进程,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地方的发展前景。因此,如果当地财力允许,投入更多真金白银鼓励生育无疑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至于鼓励生育的具体方式,像最近深圳的案例,直接向符合条件的父母“赔钱”,会让地方政府面临财政压力,但也是能直接触及“痛点”的方式之一。育龄夫妇。从舆论反应来看,绝大多数声音对此表示认可和欢迎。如果政策顺利实施,当地打算生二胎、三胎的父母将获得数万元的巨额补贴。不少其他地方的网友也希望地方政府也能效仿。
然而,无论“政府钱”的效果如何,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新生儿父母的直接补贴只是一种短期刺激。有关部门在提供这种短期刺激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各种配套措施,解决年轻人的长期生育顾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真正建设儿童友好型社会,让青少年“放心做父母”,不仅需要有“赚钱”的勇气,还需要在儿童保护方面做出更加持续的努力。滋养事物的沉默方面。
青少年生孩子前后能否得到良好的母婴医疗保障?孩子长大后上幼儿园或进入高等教育会不会很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政府还需要加大医疗、教育、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将当前的投入转化为长期惠及更多家庭的社会资源。此外,在制度建设和风气引导方面,有关部门还必须采取进一步行动,解决“育龄妇女是否会因为生孩子而遭遇职场歧视”等问题。“未成年人的竞争压力是否会造成家长“教育负担过重”等问题。
总而言之,减轻青少年育儿负担需要全方位的配套措施,任何政策再好都无法单独完成这一使命。只有形成社会合力,有针对性地解决育龄青少年的关切,才能让人们“舍得生孩子、养好孩子”。
(作者:杨新宇,来源:中国青年评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