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仲裁流程怎么走(合同仲裁和诉讼有什么区别)
实践中,签订合同可以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但签订合同后,也可能会产生合同纠纷。合同纠纷有很多,解决合同纠纷的方法也有很多。那么,合同纠纷可以仲裁吗?
哪些合同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1、经济合同纠纷。包括购销、建设工程承包、加工承包、货物运输、供用电、仓储保管、财产租赁、借款、财产保险等经济合同纠纷。
2、房产合同纠纷。包括房产转让、房产抵押、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等。
3、技术合同纠纷。包括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合同纠纷。
4、金融、证券、期货交易纠纷。
5、知识产权合同纠纷。包括著作权、商标许可合同纠纷、专利许可合同纠纷等。
6、涉外经济合同纠纷。包括涉外销售、委托销售、运输、技术转让、租赁、保险、中外合资、合作合同纠纷以及其他涉外经济贸易合同纠纷。
7.海事、海事合同纠纷。包括海上货物运输纠纷、海上旅客运输纠纷、船舶租赁纠纷、海上拖轮纠纷、海上保险合同纠纷等。
如何申请仲裁解决合同纠纷?
合同当事人将合同争议提交仲裁时,必须以有效的仲裁协议为依据。根据《仲裁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仲裁协议的内容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第二,要有仲裁事项;第三,必须有一个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对于第一项、第三项的规定,合同当事人往往因不了解仲裁制度和仲裁机构的设置,在合同争议条款中做出如下不规范的仲裁约定:
1.约定了仲裁地点,但未约定仲裁机构,或者虽有约定,但仲裁机构名称的命名方式和用语不规范的。例如:争议在合同签订地(履行地)仲裁、争议所在地仲裁、争议由本市仲裁机构仲裁、本市有关部门仲裁、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市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仲裁等。
2、同意同时由两个仲裁机构仲裁。例如:争议可提交A市相关仲裁机构或B市相关仲裁机构仲裁。
3、双方同意仲裁并选择诉讼。例如,如果发生争议,您可以向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