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离婚过后不能起诉
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意味着双方之间的完全切割。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离婚后,当事人仍可以在特定的期限内提出诉讼,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例外的情况,一旦离婚后,当事人将失去某些诉讼权利。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离婚后不能起诉的情况,帮助您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一、离婚后无权起诉的情形
根据《民法典》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离婚后不能起诉的情形主要包括:
1. 离婚协议已经生效,且双方均未违反协议约定。
2. 一方存在故意隐瞒重大疾病、精神疾病等情况,且另一方在离婚后二年内发现并提出诉讼。
3.夫妻双方未办理离婚登记,但已分居两年以上,并且当事人一方申请法院判决离婚,另一方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院许可擅自离开庭审现场,致使判决无法继续进行。
二、隐瞒重大疾病后离婚不能起诉
在离婚协议签订过程中,一方存在故意隐瞒重大疾病、精神疾病等情况,且另一方在离婚后二年内发现并提出诉讼的,另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撤销离婚协议。本情形要求隐瞒方存在故意,即明知且故意不告知对方。
此类案件中,举证责任由主张隐瞒的一方承担。主张方需要提供证据证明隐瞒方在签订离婚协议时已知晓相关重大疾病或精神疾病,且故意不予告知。主张方需在离婚后两年内发现并提起诉讼。
三、未办理离婚登记后离婚不能起诉
根据法律规定,婚姻关系的解除应当办理离婚登记。未办理离婚登记的,视为双方仍处于婚姻关系之中。在未办理离婚登记的情况下,一方以夫妻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仍由夫妻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在未办理离婚登记的情况下,一方申请法院判决离婚,另一方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院许可擅自离开庭审现场,致使判决无法继续进行的,人民法院可以缺席判决其离婚。
离婚后能否起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离婚协议已经生效且双方均未违反约定,或者离婚后一方不存在故意隐瞒重大疾病等情况,当事人一般无权再次起诉。但法律也赋予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主张权利的途径,如发现对方故意隐瞒重大疾病或精神疾病,可以在离婚后两年内提出诉讼。未办理离婚登记的,一方申请法院判决离婚,另一方经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擅自离开庭审现场的,法院可以缺席判决其离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本文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内容仅供参考,若有错误请与本站联系纠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