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调解后离婚怎么办呢
当婚姻走到尽头,调解成为挽救婚姻的最后一步。如果调解失败,离婚的程序也将正式开启。那么,遇到调解后离婚怎么办呢?
一、调解后离婚的流程
1. 递交离婚起诉状: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并附上相关证据,如结婚证、身份证、调解书等。
2. 法院立案受理:法院受理起诉后,会安排开庭时间。
3. 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到庭,陈述意见,提交证据。
4. 调解:法官主持调解,促使双方达成离婚协议。
5. 判决:如果调解失败,则法院将作出判决。
二、调解后离婚的财产分割
调解后离婚的财产分割,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 夫妻共同财产平均分割:婚后取得的财产,由夫妻双方平均分割。
2. 个人财产归个人所有:婚前财产、因个人继承或赠与取得的财产,归个人所有。
3. 考虑过错原则:如果一方存在过错行为,分割时可适当少分或不分;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各自承担各自的过错责任。
4. 照顾子女和妇女的利益:在分割财产时,应优先考虑子女的利益和妇女的利益。
三、调解后离婚的子女抚养
调解后离婚的子女抚养,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但父亲有特殊情况的,也可与母亲协商。
2. 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由双方协商决定:如果协商不成,则法院将根据子女的意愿、父母双方的条件等因素判决。
3. 子女应定期探视另一方:非抚养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并应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调解后离婚,是一个复杂的法律程序,涉及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诸多问题。双方当事人应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友好协商,争取和平分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