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债务 > 正文内容

帮忙处理逾期的公司真的靠谱吗?揭秘背后的三大套路

"负债压力大,专业公司帮您协商还款!"——这样的广告语充斥在社交媒体和街头巷尾,近年来,号称能"处理信用卡/网贷逾期"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背后的服务模式却暗藏玄机,这些公司常用的三大套路值得每一位负债者警惕。

虚假承诺编织陷阱
"只需支付500元服务费,保证所有债务减免60%""不成功全额退款"等话术极具诱惑力,但签约后往往要求支付更高比例的"协商保证金",或谎称需要"律师沟通费""特殊渠道费",更隐蔽的是利用《个人信息保护法》获取客户全套身份信息,为后续威胁埋下伏笔。

伪造法律文书施压
部分公司会假冒律所名义寄送《债务协商告知函》,甚至伪造带有律师签章的《停止催收声明》,根据《刑法》第280条,这种行为已涉嫌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更危险的是,他们可能教唆债务人"失联"或"拒绝接听催收电话",导致逾期违约金持续累积。

债务转移制造二次伤害
当发现客户无利可图时,某些机构会将债务信息转卖给第三方催收公司,这种操作不仅违反《民法典》第1032条关于隐私权的规定,更可能让债务人陷入"被多家机构轮番催收"的恶性循环,更恶劣的案例中,工作人员会暗示"介绍网贷新口子来以贷养贷",将客户推向更深债务深渊。


【建议参考】

  1. 核实公司资质: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验营业执照范围是否包含法务咨询
  2. 警惕预付费模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3条,预付金额不得超过服务总价20%
  3. 保留沟通证据:所有承诺应以书面形式确认,通话记录需完整保存
  4. 优先选择银保监会公布的持牌金融调解组织

【相关法条】
▶《刑法》第224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财物,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律师法》第13条:非律师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
▶《网络安全法》第44条:非法获取、出售个人信息可处违法所得10倍罚款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个性化分期协议需持卡人本人与银行签订


【小编总结】
处理债务逾期本应是法律框架下的专业服务,却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敛财工具。记住三个核心原则:不轻信"百分百成功"的承诺、不签署空白授权文件、不透露银行卡密码,真正的债务重组必须通过债权人确认,与其支付高额服务费给中介,不如直接与金融机构协商,面对债务危机时,寻求司法援助或向各地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求助,才是最安全合法的解决之道。

帮忙处理逾期的公司真的靠谱吗?揭秘背后的三大套路,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efeilaws.com/hf/944009.html

标签: 法律

帮忙处理逾期的公司真的靠谱吗?揭秘背后的三大套路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