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欠的债,另一半必须一起还吗?专业律师深度解析离婚债务处理
离婚债务处理的核心原则
离婚不仅是情感的分割,更是财产与债务的清算,根据《民法典》规定,债务性质决定偿还责任: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后双方需共同承担;若为个人债务,则由举债方独自清偿。
如何界定共同债务?
- 共同签字确认的借款;
- 一方借款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如购房、子女教育、医疗);
- 事后追认(如配偶通过还款、口头认可等方式默认债务)。
反之,赌博、吸毒等非法债务,或未经另一方同意且未用于家庭的举债,均属个人债务。
争议焦点:如何证明债务用途?
实务中,举证责任在主张"非共同债务"的一方,丈夫借款100万称用于生意周转,妻子若能提供证据证明该款项实际用于丈夫个人挥霍(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则可主张为个人债务。
离婚债务处理的三大风险点
- 虚构债务陷阱:警惕对方与亲友串通伪造借条,利用离婚转移财产;
- "被负债"危机:若配偶私自大额举债,需及时通过书面声明、分居协议等划清责任;
- 连带清偿风险:即使离婚协议约定债务由一方承担,债权人仍有权向双方追讨。
律师实操建议
- 证据为王:保留家庭开支记录、银行流水、债务用途凭证;
- 协议先行:离婚时书面明确债务归属,并通知债权人;
- 专业介入:涉及大额债务时,委托律师调查资金流向,申请司法审计。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1064条:夫妻共同债务需双方共同意思表示,或用于家庭日常生活所需;
- 第1089条:离婚时共同债务应由共同财产清偿,不足部分由双方协议或法院判决;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超出家庭日常需要的债务,债权人需举证用于共同生活,否则不认定为共同债务。
小编总结
离婚债务处理的核心在于"钱花在哪里,责任跟到哪里",面对复杂债务纠纷时,及时固定证据+专业法律介入是关键,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越早行动,越能避免"人财两失"。
系基于个案分析,具体案件需咨询专业律师)
▶ 互动话题:
您是否遇到过离婚债务纠纷?欢迎留言分享经历,获取律师免费答疑机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