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分到底是什么?你真的了解这个网络黑灰产术语吗?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与各种新鲜词汇打交道,而“跑分”这个词,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和法律案件中,尤其是在打击网络犯罪的行动中更是屡见不鲜。什么是跑分呢?它听起来像是一种技术操作,但实际上,它很可能已经触碰到了法律的红线。
“跑分”的真实面目
所谓“跑分”,就是利用个人或他人的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如支付宝、微信等)为非法平台提供资金流转服务,从中获取佣金的一种行为,这种模式常见于赌博、诈骗、洗钱等非法活动中,是典型的“网络黑灰产”操作手段之一。
举个例子,当一个境外赌博网站收到赌客的资金后,为了避免被监管机构追踪,他们往往会通过第三方中介寻找愿意提供银行卡的人,这些人被称为“卡农”,中介会将这些账户集中起来,用于接收、转移非法所得资金,并根据每笔交易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这就是所谓的“跑分”。
从表面看,这似乎只是帮别人“代收代付”,但实质上,参与跑分的行为极有可能涉嫌洗钱、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甚至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
为什么说“跑分”风险极高?
很多人误以为自己只是“帮忙转账”,没有直接参与诈骗或赌博,就不会有问题,但事实上,在法律上,只要你明知对方从事的是违法犯罪活动,仍然为其提供资金通道、账户支持等便利条件,就可能构成共同犯罪或从犯。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断卡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推进,大量涉案人员因参与“跑分”被抓捕判刑,很多年轻人因为一时贪图小利,结果换来牢狱之灾,代价极其沉重。
建议参考:面对“跑分”,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身边有人提出让你出借银行卡、收款码进行“转账合作”,并承诺高额回报,请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所谓“轻松赚快钱”的骗局。
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碰。
-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随意出租、出借自己的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卡等重要证件。
- 发现可疑线索及时举报,向公安机关或相关平台反馈可疑行为,协助打击网络犯罪。
- 选择合法正当的职业路径,拒绝一切看似“高薪低门槛”的灰色兼职。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在这个网络无孔不入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犯罪分子眼中的“工具人”。“跑分”看似只是一次简单的转账操作,实则背后暗藏巨大的法律风险,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擦亮双眼,认清“跑分”的本质,远离网络黑灰产,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
记住一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往往是陷阱,守住底线,远离违法,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本文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关键词密度约3%,内容经过深度优化,适合SEO传播。
跑分到底是什么?你真的了解这个网络黑灰产术语吗?,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