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法院通知函要不要接收?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
在如今这个借贷门槛越来越低的时代,很多人因为一时的资金周转问题,选择了网络贷款,一旦还款出现困难,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催收电话、短信轰炸,甚至是“法院通知函”的到来,那么问题来了——网贷逾期后收到的法院通知函,到底要不要接收?不接收会怎么样?真的会被起诉吗?
先来了解什么是“法院通知函”
所谓“法院通知函”,通俗点说,就是债权人(通常是网贷平台)通过法律程序向借款人发送的正式通知文件,内容一般包括:
- 借款逾期情况说明
- 拖欠金额明细
- 提醒尽快还款,否则将依法提起诉讼
- 有时候还附带“立案通知书”、“应诉通知书”等看似官方的材料
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叫“法院通知函”的文件都真的是法院发出来的,很多其实是催收公司或者平台自己制作的模板文书,目的更多是为了给借款人心理施压。
法院的通知函,是不是代表已经被起诉了?
不一定!
很多时候所谓的“法院通知函”只是催收的一种手段,并不代表你已经真正被起诉,真正被法院受理的案件,会有以下特征:
- 有明确案号和法院名称
- 盖有法院公章或司法专邮寄送
- 附有《应诉通知书》《起诉状副本》《举证通知书》等法律文书
- 送达方式合法(如EMS邮寄、直接送达、公告送达)
如果你收到的是这些正规法律文书,那就要引起重视了,意味着对方已经正式走上了法律途径。
如果不接收法院通知函,会有什么后果?
很多人担心接了通知函就等于承认债务,于是选择拒收,但实际上,这样做风险很大:
法院可以依法进行公告送达或缺席审判
即使你不签收,法院依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送达流程,继续推进案件审理。判决结果对你不利的可能性更大
你不配合、不出庭,法官可能会依据原告提供的证据作出单方面判决,这对你是极其不利的。后续执行力度加大
一旦判决生效,对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你的银行账户、工资收入甚至房产都可能被查封冻结。
建议大家尽量签收相关法律文书,了解具体情况,及时应对才是上策。
如何判断通知函的真实性?
面对突如其来的“法院通知函”,你可以这样辨别真假:
- 查看是否为法院官方渠道发出:真正的法院文书不会通过微信、短信、QQ等方式发送。
- 查询法院官网或拨打12368司法服务热线确认。
- 核实案号是否存在:可以登录中国裁判文书网或人民法院公告网查询。
- 注意格式和用语规范性:假通知函常常错别字多、格式混乱。
如果确实无力偿还怎么办?
如果你确实是因为突发变故导致暂时无力偿还,也不要惊慌失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主动联系平台协商还款计划
- 收集自身经济困难证明(如失业证明、医疗支出等)
- 请求分期还款或延期处理
- 如已被起诉,应尽快准备应诉材料,积极出庭陈述事实
记住一句话:逃避不是办法,沟通才有出路。
相关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
受送达人拒绝接收法律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即视为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
法院可以采用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公告送达等多种方式送达文书,拒收不影响送达效力。
网贷逾期收到“法院通知函”,一定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拒收。
首先要判断通知函的来源与真实性,其次要认真对待法律程序,避免因小失大,无论是调解还是应诉,主动参与总比被动等待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毕竟,法律是讲理的地方,而不是吓人的工具。
最后提醒一句:能协商就协商,能沟通就沟通,千万别把小事拖成大事。
网贷逾期法院通知函要不要接收?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