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逾期处理机构真的靠谱吗?为何最终还得自己还钱?
"只需500元,永久消除网贷逾期记录!"这类广告在社交媒体疯狂刷屏,面对逾期压力,不少借款人病急乱投医,但这些宣称能处理网贷逾期的机构,本质上都是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的投机者。
某网贷用户张先生曾支付2888元"服务费"给某逾期处理公司,对方承诺通过"债务重组"免除利息,结果该公司伪造患病证明申请延期,导致张先生因提供虚假材料被网贷平台起诉,这揭示出所谓债务处理的核心套路:通过伪造材料拖延时间,最终将法律风险转嫁给借款人。
从法律视角看,网贷合同具有完全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第667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期限返还借款,即使通过某些手段暂时规避催收,原始债务关系依然存在,更危险的是,某些机构会诱导借款人将债务转移到空壳公司,这已涉嫌《刑法》第224条的合同诈骗罪。
还款义务不会因第三方介入而消灭的根本原因在于:网贷平台与借款人之间是直接债权债务关系,所谓债务处理机构既非债权人也不是债务承受方,其操作本质是债务转移骗局,近期浙江某法院判决的案例显示,借款人王某通过"债务优化公司"将债务转移后,仍需向网贷平台偿还本金及合法利息,同时还要承担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高额服务费。
【建议参考】
- 主动联系网贷平台协商分期方案,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70条可申请个性化分期
- 保留所有还款记录,对非官方渠道的债务处理邀约保持警惕
- 遇到暴力催收立即向银保监会或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 切勿支付超过年利率36%的"服务费",该标准受《民法典》第680条保护
【相关法条】
- 《民法典》第679条: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 《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最高可处无期徒刑
- 《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5条:综合年利率超36%部分无效
- 《个人信息保护法》第10条:禁止非法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
【小编总结】 面对网贷逾期,捷径往往是最危险的弯路,那些承诺"消除债务"的机构,或是利用信息差收取高额服务费,或是通过违法操作将借款人推向更深的法律泥潭。债务如同滚雪球,越逃避体积越大,理性做法是保留还款凭证,通过官方渠道协商还款方案,在法律框架内,积极面对才是化解债务危机的唯一正途。
网贷逾期处理机构真的靠谱吗?为何最终还得自己还钱?,本文为合飞律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个案情况不同,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制定方案。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