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碍公务被刑事拘留了怎么才能出来
在日常生活中,妨碍公务被刑事拘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这让及其家属都感到无比焦虑和担忧。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究竟怎样才能出来呢?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了解的问题。
一、妨碍公务被刑事拘留了怎么才能出来
当一个人因妨碍公务被刑事拘留后,要想出来,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1. 机关主动撤销案件。如果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当事人的行为不构成妨碍公务罪,公安机关可能会主动撤销案件,当事人也就会被释放。
2. 检察院不予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后,会向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如果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就会作出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即释放犯罪嫌疑人。
3. 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及其、或者有权申请取保候审。如果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等,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取保候审。
4. 检察院决定。检察院经过审查起诉,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刑罚的,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当事人也会被释放。
5. 无罪或者判处缓刑。案件进入审判阶段后,如果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人无罪,会作出无罪判决,被告人会被立即释放。如果被告人被判处缓刑,在判决生效后也会被释放。
二、妨碍公务罪的认定标准
要明确如何从妨碍公务的刑事拘留中出来,首先得清楚妨碍公务罪的认定标准。
1.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的,比如对的人员进行殴打、捆绑、禁闭、伤害等。
2.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
3. 在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
4. 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
认定妨碍公务罪,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危害后果等因素。只有在符合法定的构成要件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犯罪。
三、妨碍公务被刑事拘留后的法律后果
了解了妨碍公务罪的认定标准,还需要清楚妨碍公务被刑事拘留后的法律后果。
1. 一旦被认定构成妨碍公务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2. 这一犯罪记录将会对个人的生活产生诸多影响,如在就业、升学、参军等方面可能受到限制。
3. 对个人的声誉和社会形象也会造成,可能导致周围人的误解和排斥。
总之,妨碍公务是一种严重的行为,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妨碍公务被刑事拘留是一件严肃且复杂的事情。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当事人及其家属应当保持冷静,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同时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免费问,获取更专业的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