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离婚冷静期为多久呢(起诉离婚冷静期多久才能起诉)
简介:有了法律规则,我们的衣食住行就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各自的权益不受侵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因此,我们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避免遭遇法律的侵害。问题是无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这样的问题:申请离婚的冷静期是多长?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提出离婚的冷静期是多长?提出离婚的冷静期是多长?
申请离婚时没有冷静期。申请离婚,应当先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开庭审理。离婚冷静期主要适用于协议离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77条
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当事人不愿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前款规定的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双方当事人应当亲自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领取离婚证;逾期不申请的,离婚登记申请视为撤回。
2.申请离婚需要多长时间?
1.提出离婚后,通常需要三至六个月的时间才能离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
2、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仍需延期的,须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
3、如果一审不判决,原告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15天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通常还需要3个月。也可以不上诉,6个月后再次起诉,重新进入一审程序。时间和上面一样。如果法院仍然认为夫妻俩的关系没有破裂,可能会再次裁定他们不能分开。然后我们还要再等6个月,进入第三次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76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必须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清偿等事项的共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79条
配偶一方要求离婚的,有关组织可以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关系确实破裂,调解无效的,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不成的,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
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遗弃家庭成员的;
有赌博、吸毒等不良习惯,屡教不改的;
因感情不和分居二年以上的;
其他导致夫妻关系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的,准予离婚。
人民法院裁定不准离婚,双方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准予离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85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承担部分或者全部子女抚养费。支付费用的数额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商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项协议或判决,并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一方提出超出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87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兼顾子女、妇女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作出判决。
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依法受到保护。
3.申请离婚需要多长时间?
实行普通程序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审理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期六个月。仍需延期的,须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三个月。审理民事判决上诉案件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期三个月。也就是说,法院通常会在六个月内审结离婚案件。如果适用简易程序,期限为三个月。如果您对一审法院的判决不服,上诉一般会在三个月内结束。
《民法典》第119条
传票、罚款和拘留必须得到总统批准。
应发出拘留传票。
罚款、拘留应当作出书面决定。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审查期间不停止执行。
《民法典》第120条
采取阻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必须由人民法院决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非法私自侵占他人财物追偿债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者拘留、罚款。
《民法典》第149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审理:
当事人及其他必须出庭的诉讼参与人因正当理由未到庭的;
当事人提出临时回避申请的;
需要通知新证人出庭、调取新证据、重新鉴定、检验或者要求补充侦查的;
其他需要延期的情形。
《民法典》第161条
对于简单的民事案件,原告可以口头起诉。
双方当事人可以同时向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其派出法院请求解决争议。基层人民法院或者其派出法庭可以立即审理案件,也可以择期审理。
《民法典》第176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举行听证。经审查卷宗、调查询问当事人,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的,人民法院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在本院审理上诉案件,也可以在案件发生地、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审理。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内容,能够解答您所面临的离婚冷静期是多长的问题。平时我们可以多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当我们遇到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所学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法律问题,请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浙江合飞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法规原创并发布,除法院案例栏目内容为公开转载,如无特殊声明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附上来源链接。